在合作麵臨諸多嚴峻挑戰的關鍵時刻,炎龍獨立軍、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中的有識之士意識到,若不儘快解決內部矛盾,必將給日寇可乘之機,使抗戰大業遭受重創。於是,各方積極采取行動,努力彌合分歧,重拾合作信心。
為化解作戰理念上的分歧,三方決定開展一係列交流活動。八路軍邀請炎龍獨立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將領到八路軍的根據地參觀學習。在根據地,他們親眼目睹了八路軍是如何發動群眾,建立起堅不可摧的抗日堡壘。八路軍戰士們與百姓親如一家,百姓們積極為部隊提供情報、掩護傷員、運送物資。這種軍民魚水情讓炎龍獨立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將領深受觸動。
同時,八路軍詳細介紹了遊擊戰術在敵後戰場的應用。他們通過沙盤推演、實戰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各方展示了遊擊戰術如何以小博大、靈活機動地打擊日軍。國民黨軍隊的將領開始認識到,遊擊戰術並非“旁門左道”,而是在特定環境下極為有效的作戰方式。炎龍獨立軍則分享了特種作戰的經驗和先進裝備的使用技巧,讓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了解到如何利用精準打擊和先進技術提升作戰效果。
炎龍獨立軍和國民黨軍隊也邀請八路軍到自己的營地參觀現代化裝備演練和大規模兵團作戰模擬。八路軍從中學習到了正規作戰的組織協調和火力運用。通過這些交流活動,三方逐漸理解了彼此作戰理念的優勢和適用場景,開始嘗試在作戰計劃製定中融入多元的思路,尋求理念上的交融與互補。
針對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三方坐到了談判桌前,進行了一場開誠布公的協商。炎龍獨立軍代表誠懇地表示:“我們的先進裝備技術分享,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增強整體抗日力量,早日打敗日寇。八路軍在敵後作戰環境艱苦,提升他們的裝備水平,對牽製日軍有著重要意義,這對大家都有利。”國民黨軍隊內部一些開明將領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轉變態度。最終,三方達成共識,炎龍獨立軍將分階段、有步驟地向八路軍提供一些適合其作戰特點的裝備技術支持,同時也協助國民黨軍隊進行部分裝備的升級改造。
在物資補給方麵,三方共同製定了一套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成立了由三方代表組成的物資分配監督小組,根據各部隊的實際作戰任務、人數以及所處環境等因素,科學合理地分配物資。例如,在冬季補給分配中,充分考慮到八路軍在山區作戰的寒冷程度、炎龍獨立軍執行特種任務的消耗以及國民黨軍隊大規模作戰的需求,確保各方都能得到足夠的物資保障。
關於作戰區域劃分,三方以戰略需求為導向,進行了細致的規劃。將重要城鎮、交通要道以及日軍重兵防禦區域作為國民黨軍隊的主要作戰區域,發揮其大規模兵團作戰的優勢;山區、農村以及日軍後方的廣大區域則成為八路軍開展遊擊戰爭的重點區域,利於其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炎龍獨立軍憑借其機動性和特種作戰能力,負責在各區域之間進行穿插配合,執行突襲、偵察等任務,填補作戰空白。通過這樣的劃分,三方既能發揮各自優勢,又能相互支援,形成緊密的作戰網絡。
麵對日軍的挑撥離間,三方加強了情報共享和聯合防範機製。成立了聯合情報中心,整合各方情報資源,對日軍的行動和特務滲透進行全方位監控。炎龍獨立軍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無線電監聽、衛星偵察等,為情報收集提供支持;八路軍則依靠廣泛的群眾基礎,建立起龐大的情報網絡,及時獲取日軍在敵後的動向;國民黨軍隊憑借其專業的情報機構,對日軍高層的戰略部署進行分析研判。
一旦發現日軍有破壞合作的陰謀跡象,三方迅速聯動。例如,當再次發現有不明身份的部隊在結合部活動時,三方不再貿然行動,而是先通過聯合情報中心進行調查分析。通過比對各方掌握的情報,迅速識破日軍的偽裝和陰謀。同時,加強對部隊的教育,讓每一位士兵都清楚日軍的險惡用心,提高警惕,避免被謠言誤導。三方還組織了聯合巡邏隊,在合作區域的邊界和重要地段進行巡邏,防止日軍特務的潛入和破壞。
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炎龍獨立軍、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之間的矛盾逐漸彌合,合作關係得到了進一步鞏固。三方攜手共進,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團結的姿態,投入到抗擊日寇的戰鬥中,為抗戰勝利帶來了新的希望。
喜歡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請大家收藏:()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