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龍獨立軍”的發展曆程中,收編組建101師、102師、103師和104師成為了至關重要的階段,這不僅壯大了隊伍規模,更是提升整體戰鬥力的關鍵舉措。
101師的組建圍繞著一支名為“雁北義武軍”的民間抗日武裝展開。這支隊伍由當地的獵戶、礦工和愛國青年組成,長期在雁北地區與日軍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熟悉地形,擅長山地作戰,憑借著簡陋的武器和頑強的意誌,給日軍造成了不少麻煩。
林宇親自前往“雁北義武軍”的駐地,與他們的首領李大山進行深入交談。林宇詳細介紹了“炎龍獨立軍”的宏偉藍圖、堅定的抗日信念以及係統所賦予的強大資源支持。李大山被林宇的真誠和遠大抱負所打動,決定帶領三千餘名弟兄加入“炎龍獨立軍”。
收編之後,林宇立即著手對這支部隊進行全方位改造。從係統中調配了充足的先進武器,包括性能優良的三八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以及數門迫擊炮。同時,選派了經驗豐富的軍官和教官,按照現代化軍事標準進行訓練。經過數月的嚴格訓練,101師的兵力擴充至一萬四千人。在編製上,設立了三個步兵團,每個團轄三個營,另有直屬的特務連、偵察連、炮兵連和輜重連。參照曆史上不同時期部隊編製情況,這個規模在當時的環境下,已然是一支具備較強戰鬥力的山地作戰勁旅。
102師的前身是原東北軍的一個殘部。九一八事變後,部分不願投降的東北軍將士一路浴血奮戰,輾轉來到“炎龍獨立軍”的活動區域。這支部隊有著正規的軍事訓練基礎和強烈的愛國情懷,但曆經戰火洗禮,人員和裝備損耗嚴重。
林宇與該部將領王鐵漢取得聯係後,表達了誠摯的接納之意,並承諾為他們提供恢複實力的一切必要支持。王鐵漢被林宇的誠意所感動,率部兩千多人加入。林宇為102師補充了大量美式裝備,這些裝備在當時堪稱一流水準。同時,對部隊進行了重新整編,充實兵員至一萬五千人。師部下轄四個步兵團,增設了通信營、工兵營和騎兵連,使其具備了多樣化的作戰能力,參考曆史同期部隊編製,這樣的配置在戰場上擁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戰鬥力。
103師的組建頗為波折,它整合了多支分散的地方武裝和土匪勢力。這些隊伍成分複雜,紀律性較差,但都有著一定的武裝力量和戰鬥經驗。林宇深知收編這些隊伍的難度,但為了壯大抗日力量,毅然決定迎難而上。
他派遣得力乾部深入各股勢力,耐心宣傳抗日大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經過艱苦的努力,成功說服他們放下成見,共同投身抗日大業。收編初期,人員總數達到四千餘人。林宇對這支部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清除了害群之馬,選拔出忠誠可靠的乾部擔任各級領導。從係統中調配了適合他們的武器,加強軍事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103師發展到一萬三千人左右。編製上,設置了三個步兵團以及直屬的警衛連、衛生隊和運輸排,逐步走上正軌,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抗日力量,其規模和編製符合當時整合多方力量後的實際情況。
104師則是以一批學生軍為核心組建起來的。這些熱血青年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投筆從戎,渴望在抗日戰場上揮灑青春和熱血。他們文化水平較高,接受新思想快,但缺乏實戰經驗。
林宇看到了這批學生軍的潛力,將他們集中起來,與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兵混編。為104師配備了先進的通訊設備和輕便武器,著重培養他們的軍事素養和戰鬥技能。在不斷的訓練和實戰鍛煉中,104師逐漸成長壯大,兵力達到一萬二千人。師內編製為三個步兵團,以及教導隊、擔架隊等輔助單位,成為一支充滿朝氣和戰鬥力的年輕部隊,在曆史上,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組建並發展起來的部隊,往往有著獨特的活力和戰鬥精神。
隨著這四個師的成功收編與組建,“炎龍獨立軍”的實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各師在經曆了不同的發展曆程後,彙聚成一股強大的抗日力量,隨時準備在戰場上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書寫屬於他們的抗日傳奇。
喜歡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請大家收藏:()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