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緊張對峙的壓抑氛圍中,戰爭的導火索終於被點燃。
蔣介石妄圖憑借兵力和裝備優勢一舉消滅“炎龍獨立軍”,調遣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作為先鋒發動突襲。整編第七十四師約3.2萬人,全部美械裝備,堪稱國民黨軍隊中的精銳之師。該師下轄三個旅,擁有大量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湯姆遜衝鋒槍,配備105毫米榴彈炮營以及眾多輕重機槍,火力配置在當時極為強大。師長張靈甫一向驕狂自負,對此次行動誌在必得。
在夜幕的掩護下,整編第七十四師悄然向“炎龍獨立軍”一處前沿陣地進發。他們沿著山間小路潛行,力求不被發覺,準備趁炎刃軍不備給予致命一擊。
但炎刃軍構建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偵察預警體係。智能傳感器密布在陣地周邊數公裡範圍內,能敏銳感知到哪怕輕微的震動和聲響;無人偵察機則在低空持續盤旋,利用先進的熱成像和光學探測技術掃描著周圍區域。當整編第七十四師剛進入警戒範圍,炎刃軍指揮部便收到了詳儘的情報。
炎刃軍指揮官毫不遲疑,立刻下達反擊指令。前沿陣地上,自動化防禦係統瞬間啟動。先進的電磁軌道炮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炮彈以每秒2500米以上的初速射向敵群,強大的動能在國民黨軍隊中引發劇烈爆炸,瞬間撕開一道道缺口。與之配合的自動化機槍陣地也噴吐出密集的火舌,以每分鐘上千發的射速壓製著敵人的推進。
隱藏在附近山地的炎刃軍裝甲部隊迅速出擊。50輛主戰坦克呈楔形編隊衝鋒,這些坦克的140毫米電磁軌道炮威力驚人,在5000米距離內可輕易擊穿任何現役裝甲。它們精準地鎖定整編第七十四師的炮兵陣地和指揮中樞,一輪齊射後,國民黨軍隊的關鍵節點陷入癱瘓。
在炎刃軍迅猛的反擊下,整編第七十四師陷入混亂。士兵們麵對遠超想象的強大火力,驚慌失措,建製大亂。張靈甫雖竭力指揮,但部隊傷亡急劇攀升,無奈之下隻能下達撤退命令,短短半小時內,該師便折損近千人,狼狽退回出發地。
國民黨空軍緊急調動力量,集結了第4大隊等主力飛行部隊,共計約80架戰機,其中包括50架p51“野馬”戰鬥機和30架b25“米切爾”轟炸機。p51“野馬”戰鬥機最大平飛速度可達708千米小時,裝備6挺勃朗寧2型12.7毫米機槍,還可攜帶5英寸高速航空火箭彈或227千克炸彈,具備較強的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b25“米切爾”轟炸機最大載彈量達1.5噸,航程2173千米,是國民黨空軍實施戰略轟炸的重要力量。
這支空中編隊氣勢洶洶地撲向炎刃軍控製區域,妄圖對其前沿陣地和後方補給線進行毀滅性打擊。
炎刃軍迅速做出反應,50架現代化戰機騰空而起。其中先進的四代半戰鬥機憑借獨特的隱身外形和智能蒙皮材料,在敵方雷達上的反射信號極小。它們利用量子雷達提前鎖定國民黨空軍編隊,超高速空空導彈以超過10馬赫的速度射出,精準命中多架“野馬”戰鬥機。
同時,戰鬥機上的高能激光武器發揮奇效。激光束瞬間聚焦,能量在極短時間內釋放,輕易穿透“米切爾”轟炸機的鋁合金機身,破壞其內部結構和關鍵係統。國民黨空軍的戰機在炎刃軍的淩厲反擊下,紛紛起火墜落,短短十幾分鐘內,便有近30架戰機被擊落,剩餘戰機見狀,隻得倉惶逃離戰場。
炎龍獨立軍總指揮林宇深知,此次國民黨的突襲隻是大規模戰爭的前奏。他迅速召集將領,重新調整戰略部署。炎刃軍的500輛主戰坦克,除繼續加強前沿防禦外,抽調部分組成快速突擊集群,隱蔽待命,準備適時對國民黨軍隊的側翼發動大規模反擊。
700輛裝甲車進一步強化對周邊區域的巡邏和警戒,確保防線無虞,並隨時準備支援前線。10萬現代化精銳部隊則進入高度戰備狀態,各作戰單位緊密協作,依托先進的通信係統和智能指揮平台,構建起高效的作戰網絡。
炎刃軍的科研團隊也在加緊研發和改進武器裝備,力求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始終保持技術優勢。同時,炎龍獨立軍積極與八路軍溝通協調,分享戰場情報,期望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攜手應對國民黨挑起的這場危機,共同維護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喜歡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請大家收藏:()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