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國內各界強烈反對,國際社會也紛紛勸阻,但國民黨一意孤行,悍然發動全麵內戰,將中國再次拖入血雨腥風之中。
內戰的爆發,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按照預定計劃,氣勢洶洶地撲向中原解放區。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進攻,國民黨軍隊妄圖憑借絕對的兵力和裝備優勢,一舉消滅中原地區的八路軍主力。
一時間,槍炮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了整個中原大地。國民黨軍隊采用多路圍攻的戰術,從各個方向對解放區進行壓縮。八路軍部隊雖早有防備,但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戰鬥異常艱難。
在激烈的交火中,八路軍戰士們毫不畏懼,用簡陋的武器頑強抵抗敵人的進攻。許多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壯烈犧牲,他們用生命扞衛著解放區的每一寸土地。但由於力量對比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八路軍不得不實施戰略轉移。
在轉移途中,八路軍遭遇重重困難。國民黨軍隊窮追不舍,設置一道道封鎖線。然而,八路軍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成功分散轉移至各個解放區,為後續的戰鬥保存了寶貴的火種。
國民黨發動全麵內戰後,製定了一套自以為是的戰略方案。
他們計劃先集中優勢兵力,迅速殲滅關內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主力,解除心腹大患,然後再揮師北上,解決東北地區的共產黨武裝。
在華東地區,國民黨調集精銳部隊,對蘇皖解放區形成合圍之勢。他們企圖通過強大的軍事壓力,迫使新四軍投降或北撤,從而切斷八路軍與新四軍之間的聯係,實現各個擊破。
在華北地區,國民黨軍隊對晉冀魯豫、晉察冀等解放區展開全麵進攻。他們以打通交通線為重點,試圖分割解放區,孤立各個根據地,進而逐一消滅共產黨武裝力量。
為實現這些戰略目標,國民黨不惜投入巨額資源。除了大量的兵力部署,還動用飛機、坦克、大炮等現代化武器,對解放區進行狂轟濫炸。同時,國民黨加強特務統治,在解放區內製造混亂,破壞共產黨的基層組織和後勤補給線,妄圖從內部瓦解解放區
麵對國民黨的瘋狂進攻,八路軍迅速做出戰略調整。
中共中央依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製定了“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的戰略方針。
八路軍各部隊堅決貫徹這一方針,采取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他們主動避開國民黨軍隊的鋒芒,深入農村和山區,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敵人展開周旋。
在戰鬥中,八路軍集中優勢兵力,選擇敵人薄弱環節進行突然襲擊,各個擊破敵人。例如在蘇中戰役中,粟裕將軍指揮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充分發揮戰術智慧,七戰七捷,殲滅國民黨軍隊大量有生力量。這一戰役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也為後續戰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全麵內戰爆發,讓炎龍獨立軍陷入兩難境地。林宇深知,一旦介入,必將改變曆史走向,但他無法眼睜睜看著百姓生靈塗炭,和平希望破滅。
經過深思熟慮,林宇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與將領們商討對策。會上,林宇分析道:“我們不能任由國民黨肆意妄為,必須采取行動,但也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引發更大規模的混亂。”
最終,炎龍獨立軍決定采取有限度的介入策略。他們不會直接加入國共任何一方的陣營,但會在關鍵時刻出手,保護平民和進步力量,阻止國民黨的極端暴行。
炎龍獨立軍開始在一些關鍵地區秘密部署兵力,利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情報係統,密切監視國民黨軍隊的行動。一旦發現國民黨軍隊有大規模屠殺平民或破壞重要基礎設施的跡象,炎龍獨立軍將果斷出擊,給予嚴厲打擊。
國際社會對國民黨發動全麵內戰的行為一片嘩然。
美國雖此前一直支持國民黨,但內戰的爆發打亂了其原本的戰略設想。美國擔心內戰失控會導致中國局勢陷入混亂,影響其在華利益,於是開始對國民黨的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美國減少了對國民黨的軍事援助規模,並通過外交途徑呼籲國共雙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蘇聯對國民黨的行徑表示強烈憤慨,公開表態支持共產黨領導的解放事業。蘇聯加大了對東北地區共產黨武裝的支持力度,不僅提供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和物資,還派遣軍事顧問團,幫助共產黨提升軍事指揮能力和作戰水平,助力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建立穩固的根據地。
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因自身戰後重建任務繁重,對中國內戰有心無力,隻能持觀望態度。他們通過外交聲明表達對和平的期盼,希望中國能儘快結束戰亂,恢複穩定,以便繼續開展對華貿易。
全麵內戰的爆發,讓中國陷入無儘的黑暗深淵,但各方力量的不同反應和行動,也為這混沌的局勢帶來了一絲轉機。八路軍憑借堅韌不拔的意誌和靈活的戰略戰術頑強抵抗,炎龍獨立軍的適時介入也為局勢增添了新的變數。中國的命運究竟何去何從,在這場殘酷的戰爭洗禮中逐漸露出端倪。
喜歡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請大家收藏:()穿越1930年係統爆兵亂世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