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明麵上三階的修為,背靠蜀山,一件仙器還是守得住的,而且這種事情知情者八人誰也不會往外說。
使用自己的靈氣極有好處,越強大的世界,限製也就越多,吸收了世界那麼多的靈氣,他可不相信之後不會有付出代價的時候。
但是自己從現在開始,每拿出一株靈植、一枚丹藥,都是相當於為這個世界做貢獻。
若是按吸收靈氣算功德業力,想必他現在的景象是:
拿出一枚丹藥,功德+1……
拿出一株靈植,功德+1……
……
三月之後,隨著靈氣不斷滋養,【九靈寒玉淨瓶】中的柳枝已經徹底穩固在四階的層次。
金幕伸手抽出【白雲清淨寒月神柳】,輕輕一灑,灑落三縷本源。
細微可見其黯淡了些許,金幕補充上一百萬枚靈石,用以滋養神柳。
這是他欠下的因果,當初自己承諾要給三位師兄弟報酬,就不能違背。
白雲神篆編織成三枚白色柳葉,三縷本源分彆灌入,白色迅速轉化為冰藍色,恍如冰晶刻畫。
趁著早課結束,將兩枚柳葉送交給靜鶴和守正,送完即走,免得他們拒絕。
靜棋那枚則是在其值守的那天送交給他。
……
蒼生壇,乃是五派祖師借仙人偉力,以某件上古神器碎片煉製出的仙器,可以實時記錄覆蓋領域內的生死變化。
煉成之後,蒼生壇一分為五,五大門派各保存其一。
借助此寶,蜀山得以監視常州和金州範圍內的生靈降生與死亡,同時,若是哪處有異常的大範圍死亡,蜀山可以儘快排查是否妖邪作怪,並予以處理。
金幕要積攢功德,就要尋找曾死傷眾多且積怨甚久之地,超度此處亡魂,消減天地壓力,方可積累功德。
因此他需要可以查看催動蒼生壇的權限。
其實,金幕並非是第一個想到這個路子的人。
隻不過其他的修行者,成仙之前無法感知到功德變化,甚至連功德是否存在都感知不到,外加度化手段不夠精妙。
一般每次也就度化幾隻怨靈,怨靈的淨化程度不夠,每次獲得的功德微乎其微,而功德若是不積攢到一定程度,短期內看不出什麼變化。
做一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成功,會不會成功的事情,長久維持的壓力極其龐大,而且,此界的人族修士,修為增長極快,作為代價,壽命普遍不長。
即使是相當於三階的推元、元道修士,壽命也不過四甲子,二百四十年,僅僅比大荒的普通法基祭司強一點。
這個壽數隻是理論極限值,如果受過暗傷、重傷,還會折損不同程度的壽命。
所以多種因素疊加之下,超度怨靈這種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行為,興起一段時間就被徹底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