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幕愕然地發現,自己的超度法術居然還是不起作用。
這下金幕徹底起了興致,這書院遺址中恐怕藏了某種重寶,所以才能抵禦他的力量。
自己現在發揮出的力量已經到了三階極致,但凡再超過一些,便是晉入四階真仙的力量,不是自己應該施展出來的。
他一直知道,自己有種奇特的收集欲望,能不能用上之後再說,先拿到手才是正理。
動了念頭,暗自推算一番,感覺問題不大,金幕索性分出一縷分身,投入書院之中。
雖然他也想要收集其中重寶,但是若是以損傷此身為代價絕對不可以,這個世界他還沒摸透,為了避免陰溝裡翻船。
還是投入一縷神念就算了,即使失敗,乾脆收回神念就是了,失敗了大不了就不要了。
重寶雖好,但命更重要。
外邊的金幕暗自運轉【天維之門】護身,自己做了多重預案,事有不逮趕緊溜。
金幕分身進了書院遺址的一瞬間,仿佛穿過了某種薄膜,場景瞬間轉換。
一時間,喧鬨的氣息迎麵而上。
金幕悠然遊覽其中,書院說是書院,其實是一座以書院為核心的中小型城池,常駐人口也有十多萬的樣子。
軒軒嚷嚷之間,儘是人間煙火氣。
他走走停停,基本也算了解這座書院城市的由來。
當初有一位修行文道的大師停留在此地,陸陸續續收了幾個徒弟,徒弟又收徒孫。
逐漸形成了書院的雛形,隨著書院的不斷完善,附近因為戰亂、妖亂逃亡至此的百姓求得大師同意之後,在書院附近修建了居所。
為了表示尊重和避免乾擾大師修行,他們不約而同選擇距離大師四裡地兩公裡)之外的區域建立房屋。
這樣既可以享受書院的蔭蔽,還保持了一定距離。
隨著時間流逝,書院的規模擴大,正好就擴建到當初留下的邊緣之地,當初最早建房的百姓居所也就成了內城。
百姓不斷聚集,內城之外又發展出外城。
曆經數代發展,終於成了現在的蒼梧書院,以及蒼梧城。
金幕知道,現在他能看到的,都是此地之主想讓他看到的,他不認為此地主人閒著沒事就是為了為他塑造一場幻境,定然是有什麼想要傳遞的信息。
很快,城中氣氛變化,到處都是凝重一片的氛圍。
無數景象恍若時間加速一般,顯現在金幕眼前。
書院當初的建院大師已經寂滅,此時書院的最高領導是大山長。
大山長當機立斷,聯合副山長和諸位監院,開啟書院的防護大陣,
整個書院大陣的核心是大書齋。
此時,大書齋中的無數書本正在閃爍朦朦清光,以大書齋頂層的玉書綻放的光芒最為明亮。
金幕瞬間移步到大書齋,發現其中部分的書冊中有文字,但是部分書籍中滿是空白,頓時心中明白了什麼。
他拾級而上,逐層登高,每一層都掃過,基本都是和第一層相似,書籍部分有內容,部分沒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