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去書局耽誤了點時間,霍錦安回去時已經臨近午膳。
從小門兒進來沒多久,廚房的人就送了吃食過來。
發黑的麵疙瘩湯,湯裡飄著幾片菜葉子,不見半點葷腥。一盤素炒蘿卜倒是新的,還有點肉香味兒,但不見一丁點肉,估計是被挑了出去。但這種現炒的菜已經是難得。
沒一會,寶鏡端著盛放四菜一湯的托盤進來。
她們自己弄了個小廚房,還挖了個小地窖,反正放的東西夠她們主仆倆吃就夠了。買了米麵肉菜都是上好的。
寶鏡的廚藝一流,中午和晚上多是寶鏡下廚,隻有早上為了省事才在外麵買著吃。
寶鏡就坐在霍錦安身邊,兩人同桌吃飯。
一開始寶鏡還很不習慣,就是從前條件艱苦時,她也沒跟姑娘同桌而食過。
但自從姑娘大病一場好轉後,就要求她必須一起吃飯,不然自己就不吃。
寶鏡也是足足花了一年才徹底適應。
吃著飯,霍錦安就隨口問了一句:“我剛剛看到這回廚房送來素炒胡蘿卜不像剩飯,怎麼廚房轉了性?”
寶鏡搖頭,“劉嬤嬤哪那麼好心?還不是因為剩菜打發給彆人了!”
霍錦安挑眉:“這府上什麼時候有了比我們還慘的?”
看這自家姑娘這麼一本正經地調侃,寶鏡一時有些無語,半晌過後才說,“今天上午有一對鄉下母子前來投奔。那婦人說她已故丈夫的祖父曾經有恩於霍家老太爺,也就是老爺的祖父,拿著信物上門,求庇護收留。”
原主父親的祖父,那也就是原主的曾祖父,這恩情可夠久遠的。
“核實了?”
寶鏡點頭,“老太太出麵,確認了信物是真的。而且老太太也回憶起來是有這麼一回事,據說是當年曾老太爺到地方做官,上任的路上被馬賊打劫,受了重傷還身無分文,最後得一戶農家所救,在農戶家養好了傷,還得了對方贈送的盤纏,這才得以赴任。曾老太爺就贈送了自己貼身佩戴的玉佩做信物,報了盛京霍宅的門戶,說日後若有難處可前往盛京投奔。老太太就做主收留這對母子,把人安排到了西跨院。”
霍錦安皺眉:“既然確認了是真的,又是不小的恩情,不管是暫時收留也好,還是有其他打算也罷,好歹也該做好表麵功夫,居然就拿剩菜剩飯對付。”
劉嬤嬤雖然跋扈,但從來不會擅作主張。
她敢把剩菜剩飯送去給西跨院的母子,就算不是得了老太太或者夫人的明示,也定是從兩人那看出了態度端倪,猜到老太太和主事的大夫人不待見這對母子,才敢這般輕慢。
估計在兩人以及霍家大多數人眼中,這對母子還不及鄉下來打秋風的窮親戚。沒有半點親緣關係的兩個鄉下泥腿子拿著那麼久遠的人情求收留,就是看上了霍家的好處。
寶鏡也有些憤憤不平:“那對母子上門時我還悄悄去看了,真不像是貪圖好處占便宜的人。尤其是那個兒子,瞧著也就十六七歲,跟二公子差不多的年紀,穿著雖然破舊,但眉目清明,一身的書卷氣,聽聞還是個秀才。”
“他們可是有什麼難處?”
霍錦安雖然沒見到那對母子,但過了這麼久才拿著以前的人情來求庇護,大概率是事出有因。
“他們是家鄉遭了洪災,房屋都被衝毀,家裡其他人都沒了,又沒有彆的親戚可以投靠,這才不得已來投奔。”寶鏡咋舌搖頭,“到底是有恩於曾老太爺,居然就這般作賤人家。”
霍錦安沒再說什麼,雖然她也多少有點不平,可她實在沒有管人閒事的愛好,再說她要真管了,自己這邊的真實情況就有可能被霍家發現。
說她自私也好,她就是不會為了一個不相乾的人去冒不必要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