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說叔伯,換我我也不同意呀。”
常升悠然轉頭,遮陽的團扇隨著他的姿態擺動,將麵上的陰影始終覆著雙眸,反襯的那雙白眼愈發的無語。
小朱啞然望著他。
失笑道:“升弟與父皇如此一致,難得一見。
“雖說叔伯的舉措往往都用力過猛,但其所圖的是震懾和移風易俗,自然是寧殺錯莫放過。”
“可如今的北境是何狀況?”
“秦王晉王燕王三位,幾乎已經扼守住了北境與草原通商的關隘,加之邊軍備戰,沿境封鎖,無論屬於草原通商也好,或是通敵也罷,這些擁簇前元的豪門士紳在大明兵鋒之前,幾乎都已化作待宰羔羊。”
“但還有人敢糾結不法。”
“一萬多人的兩闈官員,幾乎可以將北境朝野的基層主官換個遍。”
“加之田畝清丈和報社檢舉清算。”
“幾乎可以瓦解整個北境所有地方士紳豪門與幾代家傳官吏之間的勾結。”
“最最重要的,還有那群隨著朝廷安置清退的軍戶老卒多往北境充作裡正保長,以為朝廷在北境地方的眼線。”
“這些眼線所在,幾乎可以使得朝廷的政令幾乎可以直達北境鄉裡。”
“唯一或許還有些阻礙的,或許就是那些還與孔家有些沾親帶故,或是傍上了朝廷勳貴的士紳。”
“這也就是那一百多名發放了海捕文書白蓮篡逆的作用。”
“這等天羅地網式的圍追堵截,犯得著還要將官倉的事情捅出來嗎?”
“這不是殺雞用牛刀?”
朱標陷入了沉默。
常升挑了挑眉看向朱標道:“叔伯要的是重獲北境的人心,是想將被殘元霍霍的千瘡百孔的北境重建,並將在這片土地上為禍了二百年,靠著包稅製,一個個活成了土皇帝的毒瘤全部剜了。”
“這樣,北境才能修養成息,才能恢複生產,重興教化。”
“如此,朝廷遷都北境的事才有基礎。”
“而不是得不償失的把北境整個砸亂了再廢大力氣重建。”
“所以,這把刀最好用在遷都事宜敲定之後,用來清算這批徘徊在江浙湖廣一帶的浙東黨。”
聽到朱標這話。
常升的眉頭抖了抖,微不可察的點點頭。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不是說笑的。
曆經了多少代王朝,關中或是中原一帶的耕地早就地力衰退。
在沒有化肥的古代,產量節節攀升的長三角地帶,自然成為了取代中原產糧區的新貴,更彆說這裡還是重要的產鹽區,百萬漕幫衣食所係這句話,形容的也是此處。
雖說還是明初。
但它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運輸條件,外加相對豐足的物產資源,也已經使得它的地位在王朝之中越發突出。
憑著這優渥的條件,聚集了全天下最多的財富,也變成了朝廷命脈一般的稅收大戶。
都說獨木難支。
但大明的命脈幾乎恰恰是這根獨木所支撐起來的,所以在沒有長出第二條用以維係平衡的腿之前,朝廷對南境,尤其是湖廣,長三角一帶的官員調派,往往都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