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了大人。
雖然您對我有提攜之恩。
可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
郭桓這滿含深意的眼神,看的範敏直一頭霧水。
什麼意思?
怎麼感覺你要做點什麼對不起我的事情。
可沒等他細想,郭桓已經整理好腹稿,緩緩開口道:“韓國公,劉大人,尚書大人”
“下官位卑言輕,目光短淺,論高瞻遠矚,見微知著,卑職不如諸位大人遠矣,本不該在這等國事上妄言。”
“然有一言,如鯁在喉,不得不發。”
“下官出身河南,對北境境況親有體會,若不是陛下驅除韃虜,以殘元蠻夷之殘暴,不通教化,載有百十來年,北境百姓必將百不存一。”
“千裡赤土,不是妄言。”
“唯一能在北境生存,乃至活的更滋潤的,唯有那一類最懂聞風而動,察言觀色,巧言善變之人。”
“他們不在乎治國的是元人還是好人。”
“隻在乎自身的利益。”
“若是有利可圖,他們對待漢人之殘暴,能能勝殘元十倍,而這僅僅隻是為了取悅蠻夷。”
“此類人在南方,幾乎都已被陛下清剿。”
“而在北境,因殘元常常寇邊襲擾,故而給了這些人改頭換麵,另立爐灶的契機,以此蒙蔽聖聽,留存了下來。”
“臣雖不曾親眼目睹,但就從劉大人所呈奏之血書就可以確認,在北境為害的正是這類人。”
“此等頑蘚,以韓國公老成謀國之策,定能犁庭掃穴。”
“可是,曆經了百年戰亂的北境百姓,再經不起此等摧殘了呀,太子殿下!”
聽著這等言論。
不等李善長臉色變幻,他曾經的門生故吏便已替他站出來,厲聲駁斥道:“狂妄!”
“汝之謬論,豈非覺得韓國公及太子殿下眼裡沒有百姓不成!”
“若是這話傳了出去,貶損了太子殿下的清譽,就是罷官奪職,打入大牢也彌補不了你的罪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聞言。
一股無形的壓力便隨著文武百官的側目,一同向著郭桓襲來。
要麼說他日後能硬生生將自己送入洪武四大案中。
麵對如此境地。
他竟還能思緒清晰,對答如流。
“大人言重了。”
“當今陛下起於微末,驅除韃虜,創立大明,太子殿下又得陛下親身教誨,若論古往今來之君主,最能體恤百姓者,莫過於陛下及太子殿下。
“然大明幅員遼闊,統禦萬方,政務之繁重,令陛下與太子殿下難以事事親為。”
“故為君主查漏補缺,正是我等為臣子之本份。
“可若讓太子殿下在不通全貌的境遇下頒布旨意,致使原本惠民利民之良策施行有誤,難道不更折損太子殿下之仁德愛民之清譽麼?”
望著對答如流的郭桓。
那名李善長的門生故吏也不得不悻悻閉嘴。
朱標這才緩緩開口道:“依你之言,韓國公之策還有那些疏漏?”
郭桓再次拱手道:“非是疏漏,卑職隻是拾遺補缺罷了。”
“諸位大人未曾親曆,通過血書,隻能看見被這類為禍一方的漢奸聯手迫害朝廷命官。”
“可卑職就出身河南啊。”
“鬥膽請教諸位大人。”
“隻憑這些士紳勾連地方官府,就可以瞞過朝堂諸公,蒙蔽聖聽了麼?”
“再者,若連朝廷官員家眷尚且難以自保之險地,其治下百姓,又能在此地活成什麼樣子?”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