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常升這刁鑽的讓人牙酸的問題,朱標看著常升的目光都變得極為複雜。
說實話。
換個彆的朝代,換個彆的身份。
彆說是皇親國戚了,就算是皇族本身,敢有人這樣問一位儲君,就算不論上一句惜君之罪,至少也是大不敬。
在封建王朝。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為何始終貫穿古今?
實在是一位君王的意誌,實際上就決定了整個王朝的走向,這就是集權於一人,重任於一身的直接體現。
如果有一個人能揣摩君王的心思,要麼是懂得藏拙,要麼是懂得裝傻,要麼知道配合。
膽敢自作聰明的,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典型的例子。
三國的楊修。
而常升這更是過分的沒邊。
直接問他怎麼應付黨政,變向的就是在問他以後要怎麼安置百官,但凡換個會揣摩帝王心思的,隻要表現的好,分分鐘能引為帝王心腹,然後就是下一個胡惟庸。
如果不是常升。
哪怕換一個太子妻弟,彆說沒有功勳在身,就是蒙陰的國公,膽敢問出這話,就算是朱標沒把他怎麼,老朱知道了,一定也不會讓他活下去。
但。
恰恰就是常升啊。
一個蟄伏了十餘年,不是老朱聯手馬皇後算計,甚至都沒打算出仕的主,即便猜到了自己名聲受汙有自家親爹的手筆,也沒有一點反應。
聰明的讓人舍不得殺的柱國之才。
解決了大明財政及人力資源的聚攏,更是一力操辦,設計拉攏了讀書人,直接挖坑孔家,設計士紳,為皇室收攏了民心。
而今更是直接乾預朝廷局麵,促成朝廷勢力平衡的同時,也為大明未來謀求一個合理的,引人向上的競爭機製和上升通道。
這樣的人按理來說隻能當一個權臣,孤臣。
更彆說他身懷帝王心術。
很多時候甚至於他父皇都無法破解的難題,卻被長生羚羊掛角的隨手處理,令他大開眼界。
最關鍵的是。
不藏私。
有什麼答什麼,一切都放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給老朱家最大的安全感。
這種鮮明的統一立場,以及不貪權,不貪名的風格,才是常升真正的立身之本。
至於能力。
那都是後話。
古往今來,有能力的人多了。
但能夠實現報複的有多少?
實現抱負之後,還能善終的又有幾個?
“升弟,這個問題,有些犯忌諱了。”
朱標直言不諱地告誡道。
這種問題即便是老朱來問,他也不可能說的。
但見常升一臉淡定,仿佛隨口問的這句隻是吃了麼一般尋常,擺了擺手道:“姐夫多慮了?”
“如何平衡黨爭不是重點。”
“我想問的隻是姐夫預備準備什麼新鉺,去釣百官。”
“黨爭,黨爭,無非就是,一方人吃多了,讓旁人吃不著,所以會爭。”
“可姐夫你想想,開國之初,直至盛世,能夠登臨朝堂之上,位極人臣的,哪一個不是當世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