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源安在陸成回話後拿出筷子敲了陸成的右手指骨,壓低了聲音,胖臉嚴肅:
“情懷歸情懷,沒有能力的情懷和聖母,就是在瞎搞!~這個道理你能懂麼?”
“骨折、關節脫位、肌腱縫合,是完全獨立的病種!!”佟源安是個專業的骨科醫生,所以在事後,第一時間對陸成進行了勸誡。
陸成被打了,依舊陪笑,老實巴交:“謝謝佟老師指點,不過我也不是在胡鬨。”
陳鬆放下了水杯,給佟源安倒了一杯茶水。覺得不夠味,又喊服務員專門換了一壺自費的綠茶。
“你說。”佟源安雙手負胸,認真盯著陸成的表情。
“佟老師,我不談總體,就從我接診的那個肩關節脫位說吧。”
“首先,我通過查體可以懷疑她的診斷,是肩關節前脫位,再通過查體,可以確定肱骨頭下移的位置、距離以確定分型。”
“而後,我進行了閱片,看清楚了肱骨頭的位置,排除了骨折後,進行分度,可以看到關節囊並未脫節,肩鎖關節的間隙狹窄,並不是二級損傷,還是一級損傷範疇。”
“非二級損傷,基本不伴隨運動醫學中的肩袖、韌帶損傷,因為通過分度可以逆推受傷時遇到的暴力。”
“診斷的類型明確,肩關節脫位,分型明確,是最簡單的前下脫位。”
“分度明確屬於是二度脫位。”
“治療方法也是比較標準的,可以選擇手拉足蹬法好懸吊法,和kocher複位法。其中kocher複位法的成功率比較高,掌握得熟練的話,是可以期待治療效果的。”
“所以我就操作了。”陸成有理有據地在理論層麵對治療的整個過程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陳鬆和佟源安或許可以不了解關節脫位的具體分型分度,但對於這種拆析的手法,他們不可能陌生。
當然,理論知識比較充沛的佟源安又追問道:“那你為什麼選擇kocch複位法’?”
陸成聽完,仔細地斟酌了一下,才組織好語言:“佟老師,Milch複位法固然很好!”
“可以零牽引、僅重力輔助下就能完成複位,而且骨折風險比Kocher法更低,僅有百分之一。”
“最重要的是,這種複位法的神經損傷風險比Kocher外旋複位法更低。”
“它既省力、風險也低,但更適用於肌肉健碩的患者,唯一的缺點就是耗時比Kocher法更長。”
陸成記得精準的複位大概時間,Kocch法的複位時間在712分鐘左右。
“這個患者是女孩子,而且她在脫位的情況下,時刻眉頭緊皺,大概率可以推算她的疼痛閾值比較低,非常怕痛。”
“雖然隻是27分鐘的時間差異,也足夠給她帶來更加痛苦的體驗了。”
“所以,我選擇了Kocch複位法。”陸成回道。
佟源安表情收斂了起來,雙目平靜,若有所思狀。
陳鬆聽到這裡,看向了佟源安:“所以,小陸真的是你們骨科比較專業的醫生了,按照他現在表述的理論層麵來看,不比一般的專博差。”
佟源安沒反駁,一雙大肥手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前側:“行吧,有能力,有想法,有理論輔助,有理論兜底,有自信,有骨科履曆、有職稱在。”
“的確是把所有的風險都降到了最低,心有盤算,並不是無腦往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