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有機食品大會開前夕,沈靜文的辦公室再次成了“資料海洋”。
沈靜秋把整理好的“菌包身份證”溯源體係手冊攤在桌上,每一頁都貼上朵朵畫的小蘑菇貼紙:
“姐,我把種植戶的故事、香菇生長的時間軸都做成了圖文版,還有英文翻譯,國外專家應該能看明白。”
霍芳拎著兩箱封裝好的樣品進來,箱角印著燙金的小蘑菇標:
“這是挑的最優等花菇,每顆都附了單獨的‘身份證’,連采摘工人的簽名都清晰著呢。就是怕長途運輸會受潮,我在箱子裡加了三層防潮紙。”
沈靜文翻著手冊,指尖劃過“200戶種植戶合作案例”那一頁,心裡卻隱隱發慌。
這次大會有3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其中不乏國際有機農業領域的權威專家。
他們會不會覺得“小蘑菇防偽”太“幼稚”,不符合國際標準?
會不會質疑“菌包身份證”隻是“形式主義”,沒有實際意義?
會不會......
“媽媽,你在想什麼呀?”
朵朵兄妹幾個拿著香菇玩偶走進來,見她皺眉,就把玩偶塞進她懷裡,“抱著小蘑菇,就不緊張啦!”
沈靜文抱著玩偶,柔軟的棉布貼著掌心,心裡的焦慮漸漸散了些。
反正已經做到這一步了,之前的難關都是一起闖過來的。
這次去瑞士參加大會,本質上與之前的展會也沒什麼區彆,隻是專業人士更多而已。
沈靜文,彆慌。
出發前一天,霍寧川把一份“應急方案”遞給她:
“我聯係了瑞士當地的華人商會,要是樣品出問題,他們能幫忙找當地的冷鏈倉庫;領事館那邊也打過招呼,有任何溝通上的問題,他們會協助協調。”
沈靜文接過方案,眼眶有點熱:“這邊就辛苦你了,特彆是種植戶那邊,要是有需要補苗的,一定要及時協調。”
“放心吧。”
霍寧川摸了摸朵朵的頭,“你在那邊好好展示咱們的成果,等你回來,咱們就給‘小蘑菇防偽’申請國際專利。”
抵達瑞士洛桑時,大會主辦方特意派了工作人員來接。
可剛到會場布置展區,就出了小插曲。
海關抽查樣品時,一位法國專家看到禮盒上的小蘑菇圖案,忍不住笑了:“沈女士,有機食品講究的是科學和標準,用孩子的畫做防偽,會不會太不專業了?”
沈靜文心裡一緊,剛要解釋,沈靜秋立刻遞過“菌包身份證”手冊:“先生,您看,這小蘑菇不僅是防偽標,更是我們‘從種植到餐桌’全鏈路透明的象征——每個小蘑菇對應的,都是一戶種植戶的故事,都是香菇生長的詳細記錄。”
法國專家翻著手冊,看到“種植戶李大叔的菌棚日誌”“聾啞匠人雕刻菌包身份證”的內容時,眼神漸漸變了。
他拿起一顆香菇,對著光看了看:“這些香菇的品相確實好,不過我還是很好奇,你們的‘菌包身份證’,真的能保證每一顆香菇都可追溯嗎?”
“當然。”沈靜文打開電腦,調出蘑菇棚的實時監控。
“您看,這是我們國內的菌棚,每個棚都有編號,每個菌包的培育記錄都能實時查詢。要是您感興趣,我們可以連線種植戶,讓他們給您講講培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