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深以為然:“沒錯!那洋評審雖然最後服軟了,但她一開始質疑的就是標準和安全性。咱們這法子是好,可怎麼證明它穩定、安全、可複製?怎麼讓彆人不能用咱們的點子?”
沈靜秋也點頭:“姐,周叔說得對。咱們的工藝,從草木灰的篩選、淨化,到配漿的粘合劑比例、噴塗的均勻度控製、陰乾的環境要求,每一步都是實踐摸索出來的經驗。不係統化、不標準化、不保護起來,以後彆人想仿製太容易了,或者稍微改動一下就說不是你的,我們怎麼辦?”
霍寧川沉吟道:“專利申請是條路。把核心工藝、配比、流程申請技術專利,確立我們的獨創性和知識產權保護。但難點在於,草木灰本身是自然物,傳統也早有應用。我們需要證明的是我們這套‘現代精煉+控製工藝’組合起來的獨特性和創新點。”
會議室的氛圍凝重起來。
從田間地頭、家庭作坊走向國際市場的法規叢林,這一步必須邁得紮實。
“那就做!”沈靜文目光堅定,“把咱們的‘魔法’拆解開來,用科學和規範的語言說清楚!”
一場圍繞“草木灰天然防潮塗層工藝”的係統化、標準化攻堅戰打響了。
第一步:科學檢測與數據背書。
老周帶著敦敦,他的嚴謹記錄和數學能力派上了大用場。
一老一小在省城和京城的權威檢測機構來回奔波。
對淨化後的草木灰成分做詳細分析,證明其無毒、惰性;對塗層進行加速老化、極端溫濕度、酸堿浸泡等多項破壞性測試,用詳實的數據證明其穩定性、防潮性和安全性完全符合乃至超過相關國際標準。
敦敦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實驗參數和圖表。
第二步:工藝參數標準化。
沈靜秋和工坊的技術骨乾們一頭紮進車間。
用精確的電子秤替代“大約一小碗”,用溫度濕度計記錄最佳噴塗和陰乾環境,用粘度計控製漿液的稀稠度。
將王大娘、李嫂她們憑手感積累的經驗,轉化成可量化、可複製的工藝參數文件。
麟兒負責將中文的操作規程翻譯成英文,確保國際客戶或合作夥伴能清晰理解。
第三步:創新點提煉與專利申請。
霍寧川找來了相熟的知識產權律師。
團隊的核心在於:將傳統草木灰防潮應用,通過精細篩分、天然粘合劑精確配比、均勻噴塗控製,以及特定陰乾工藝等一係列現代精煉和控製手段,轉化為某種適用於現代工業品包裝、具有穩定優異性能且環保的標準化塗層工藝。
這不再是簡單的“抹點灰”,而是一套經過科學驗證、流程可控的創新技術方案。律師團隊據此撰寫詳儘的專利申請書。
這個過程繁瑣、枯燥,甚至有時讓人抓狂。
習慣了“差不多就行”的工坊婦女們,開始需要嚴格按照配方稱重、按流程操作、填寫生產記錄表。
有人抱怨麻煩,但王大娘和張嬸帶頭嚴格執行:“聽靜文和老周的!人家洋人都要看這個‘本本’,咱們不能掉鏈子!這可是保護咱們自己的‘寶貝’!”
朵朵雖然不懂大人們在忙什麼,但她看到媽媽和舅舅阿姨們很認真地在紙上寫寫畫畫,在機器前量來量去,她也拿起畫筆,畫了一幅《工坊裡的科學家》。
畫裡老周拿著放大鏡看草木灰,沈靜秋在操作一台“大機器”,敦敦在畫滿曲線和數字的“大板板”前,麟兒在打字,而她自己則在旁邊指揮一群小蘑菇做實驗。
這幅充滿童趣的畫被沈靜文珍重地貼在了新成立的“技術研發部”牆上。
一個月後,凝聚著整個團隊心血的厚厚一疊文件準備齊全:
詳實權威的檢測報告中英文版)
圖文並茂的標準化工藝操作規程sop)中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