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桐梓襲擾擴紅二
桐梓縣城那方青瓦天井的院落裡,空氣仿佛凝固的鉛。王林的目光死死釘在五萬分之一軍用圖上桐梓西北角那片被炭筆反複圈畫的區域——箭頭埡、酒店埡、石牛欄、吊腳樓……山嶺的名字在等高線間猙獰盤踞。指尖劃過地圖,冰冷而堅硬。
王林的聲音不高,卻帶著斬釘截鐵的決絕,他抬眼,目光掃過政委王光道和團事務長鐘光邦,“咱們的根,得紮進地圖邊角這些窮得鳥不拉屎的山溝溝!青龍山缺的那七百條漢子,得從這些啃樹皮、咽觀音土的苦哈哈百姓裡找補!那才是我獨立團想要的兵!至於溫水那邊的川軍老爺們……“他眉頭微蹙,語氣裡帶著不確定,“郭勳祺在二郎灘剛吃了敗仗,潘文華、田鐘毅會不會狗急跳牆,現在還說不準。“
王光道接口時眼神裡也透著凝重:“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派去箭頭埡的警戒哨要加雙倍,一旦發現川軍動向立刻回報。現在咱們是孤軍深入,不能有半點閃失。“他轉向身邊幾位得力乾將,“擴紅小組,立即出發!目標:桐梓西北,箭灘、石牛欄、吊腳樓、花秋坪、風水埡!晝伏夜出,紮根串連!擴紅不成也得把咱們紅軍的思想種子傳播在這裡“
命令如同無形的電波,瞬間刺入桐梓西北的莽莽群山。
箭頭埡的風,帶著黔北早春特有的、能滲進骨縫的濕冷。一營長陳阿海伏在冰冷的岩石後,望遠鏡裡,溫水鎮方向通往埡口的山道上空空蕩蕩,隻有幾隻烏鴉在枯枝上聒噪。前幾天被冷槍打掉軍官、挨了炮轟的那股川軍,仿佛被嚇破了膽,再不見蹤影。
“嘖,真當起縮頭烏龜了?“陳阿海啐了一口,臉上卻不見輕鬆,反而眉頭緊鎖。出發前團長反複交代要提防川軍反撲,現在這死寂般的平靜,倒讓他心裡發毛。他略一沉吟,眼中寒光一閃:“黑娃!帶倆機靈鬼,往前摸!抵近溫水外圍哨卡!彆硬闖,給我打冷槍!專瞄戴大簷帽、挎盒子炮的!打一槍換一個山頭!動靜弄大點,讓溫水城樓上的哨兵都能聽見槍響!“
“得令!“神槍手黑娃舔了舔嘴唇,帶著兩個同樣精悍的老兵,如同狸貓般滑下山坡,消失在嶙峋的石林與枯黃的灌木叢中。
兩小時後,溫水鎮川軍獨二旅旅部。
“報——旅座!前沿偵察有回報!“通訊兵掀開棉布門簾,帶進一股寒氣。田鐘毅正對著地圖發呆,聞言精神一振:“快說!“
“派去石牛欄的弟兄回來了,“通訊兵壓低聲音,“他們扮成運鹽的商販,在村口蹲了半夜。天快亮時看到共匪在曬穀場集合,舉著麵紅旗,旗角上繡著"獨立團"三個黑字!“
田鐘毅手指猛地攥緊:“還有什麼?“
“後半夜摸到祠堂牆外,聽到裡麵在開大會,“通訊兵繼續彙報,“一個領頭的大聲講:"紅軍是工人農民自己的軍隊,專為窮人打天下……"後麵的聽不太清,隻斷斷續續聽到"打土豪""分田地"這些詞。“
“獨立團……“田鐘毅喃喃自語,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猛地站起身,“備馬!去潘旅長處議事!“
潘文華的旅部裡,煙霧繚繞。這位川軍老將聽完田鐘毅的彙報,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良久才開口:“這麼說,真是王林的獨立團?“
“千真萬確!“田鐘毅把馬鞭往桌上一拍,“偵察兵親眼看見旗幟,親耳聽到他們宣傳!二郎灘那股狠角色,果然摸到桐梓來了!“
堂下幾位團級軍官一陣騷動。一個團長忍不住道:“旅座,要不咱們……“
“閉嘴!“潘文華厲聲打斷,“劉總司令給咱們的命令是"防止共匪北竄入川",誰讓你們主動出擊了?“他拿起旱煙杆,煙鍋裡的火星明明滅滅,“王林的獨立團什麼德性,郭勳祺最清楚。咱們犯不著拿弟兄們的命去填這個窟窿!“
田鐘毅附和道:“潘旅座說得是。咱們守住溫水這道口子,就算完成任務。共匪要南下就讓他們南下,正好讓中央軍去頭疼。咱們川軍的子弟,不能白白給蔣介石當炮灰!“
“傳令下去,“潘文華猛吸一口煙,“收縮防線,加固工事!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準出鎮一步!“
石牛欄的夜晚,祠堂裡燈火通明。三盞馬燈掛在房梁上,將牆上“打土豪、分田地“的紅漆標語照得格外醒目。三十幾個衣衫襤褸的鄉親坐在長條凳上,麵前擺著用樺樹皮做的簡易筆記本。三營“火種“鄭石頭站在土台上,身後黑板寫著“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七個大字。
“鄉親們,“鄭石頭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濃重的川陝口音,“今天請大家來,不是要算誰家的私仇,是要跟大夥兒說道說道,咱們窮人為什麼會受苦?“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個簡單的金字塔:“最頂上是蔣介石和那些大官,中間是地主老財、保長甲長,最底下壓著的,就是咱們這些窮苦百姓。要想不挨打、不受餓,就得把這座大山推翻!“
人群中發出低低的議論聲。石老幺摸著父親留下的那把砍柴刀,若有所思。
楊娃子翻開油印的小冊子:“紅軍《土地法》規定,所有地主的田地、房屋、財產,都要分給窮人。去年在江西,千千萬萬農民分了田地,自己當了家!“他指著小冊子上的插圖,“大家看,這是江西瑞金的農民分田大會,男女老少都高高興興去領土地證。“
鄭石頭放下粉筆,神情嚴肅:“紅軍不光分田地,還有鐵的紀律。三大紀律: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他指著牆角堆放的糧食,“昨天咱們在李保長家起獲的糧食,已經按人口分給了各家。紅軍不拿群眾一分一毫,咱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從土豪劣紳那裡繳獲的不義之財!“
祠堂外的曬穀場上,另一場熱鬨正在進行。紅軍衛生員小李正在為村民看病,他帶來的藥箱雖然簡陋,卻給許多久病的鄉親帶來了希望。“張大爺,您這是風濕,我給您貼張膏藥,再教您個草藥方子,都是山裡能找到的。“
不遠處,幾個紅軍戰士正幫著村民修補漏雨的屋頂。“王大嫂,您放心,這屋頂我們給您拾掇得結結實實,保準下再大的雨也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