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猛虎紮根群策群力
王林帶著中央的殷切期望和清晰指令,快馬加鞭返回了獨立團設在吳起鎮的臨時團部。他立即下令:召開全團班級以上乾部會議!
命令迅速傳達到各營連,剛剛經曆大戰、正在休整和打掃戰場的乾部們雖然有些疲憊,但聽到團長從中央帶回指示,立刻打起精神,迅速向團部所在的窯院集合。不大的院子裡,很快擠滿了獨立團的骨乾力量,從經驗豐富的營連長到朝氣蓬勃的新晉班排長,人人臉上都帶著期待和些許好奇。
王林站在窯洞前的高台上,目光掃過下麵一張張熟悉而堅毅的麵孔。政委王光道、副團長李雲龍、一營長陳阿海、二營長黃木生、三營長周誌明、四營長(原新兵營主管,現已成為主力營)、炮連連長劉根勝、偵察連長張紅土、輜重營長鐘光邦等核心成員站在最前麵。
“同誌們!”王林的聲音洪亮,穿透了秋日的涼風,“首先,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黨中央、教員同誌、翔宇同誌、老總,高度讚揚了我們獨立團在吳起鎮戰役中的卓越表現!我們配合主力乾淨利落地斬斷了追兵的尾巴,打出了‘鐵血後衛虎團’的威風!中央和軍委向獨立團全體指戰員,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和最誠摯的感謝!”
“嘩——!”台下瞬間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自豪的歡呼聲,戰士們的胸膛都不自覺地挺高了許多,連日征戰的疲憊仿佛一掃而空。
待掌聲稍歇,王林的神色轉為嚴肅:“但是,功勞屬於過去!黨中央交給了我們獨立團一項新的、更加艱巨且光榮的戰略任務!”
全場立刻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王林身上。
“主力部隊即將南下,與紅十五軍團會師,集中力量打破敵人的‘圍剿’。”王林清晰地說道,“而我們獨立團,奉命留守西北!我們的任務,不再是運動中的後衛,而是要像一顆最硬的釘子,牢牢釘在陝甘蘇區的西北大門上!”
他詳細傳達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以強大的軍事存在和戰鬥力,威懾寧夏“三馬”(尤其是馬鴻賓部),使其不敢輕易東進,從而極大減輕主力在南線的壓力。他強調,這不是被放在二線,而是承擔著關乎全局的戰略威懾重任,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明策略。
接著,他著重傳達了中央的另一項重要指示:“中央還要求我們,絕不能隻當個駐防軍!要充分利用這段相對平穩的時期,把我們駐防的區域,從軍事緩衝區,建設成為鞏固的蘇維埃根據地!我們要一邊握緊槍杆子,一邊拿起筆杆子和鋤頭,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權,發展生產!要把根深深紮進這片土地,把這西北邊陲,變成我們黨中央最穩固的後方堡壘之一!”
王林目光灼灼地看著大家:“同誌們,這個任務,是一場新的戰鬥,一場關乎民心的戰鬥!可能沒有衝鋒號,但同樣艱巨,意義同樣重大!現在,中央的嘉獎和命令我都傳達了。具體該怎麼乾?怎麼才能既當好‘門神’,又當好‘播種隊’?我一個人的腦袋不夠用,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就是要聽聽你們的想法!都說說看,暢所欲言!”
短暫的沉默後,副團長李雲龍站了起來,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大嗓門嚷嚷,而是表情沉穩,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種經過沉澱的篤定:
“團長,政委,中央這步棋,高!咱老李沒二話。”他先是肯定了決策,隨即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凝重而充滿實戰氣息:“不過,咱們得把情況想透亮嘍。‘威懾’?那是最終目的。可要達到這個目的,指望馬鴻賓那老小子看一眼咱的旗號就乖乖縮回去?不可能!這是打仗,不是唱戲亮個相就行。”
他雙手撐在桌上,身體前傾,帶著一股身經百戰的老兵特有的篤定:“我敢斷定,從現在起,咱們整個西北防線,尤其是對著隴東、寧夏的方向,絕消停不了!馬家軍的騎兵探子、小股騷擾部隊,很快就會像蒼蠅一樣撲過來。他們得摸咱們的底,試探咱們的火力、部署、反應速度。小規模的試探性接觸、前哨戰、摩擦,以後就是家常便飯!”
“所以,咱們的部署,絕不能建立在‘相安無事’的幻想上,必須立足於打!天天準備打,時時可能打!”李雲龍斬釘截鐵地說道,目光炯炯有神,“依我在鄂豫皖跟國民黨軍閥打交道的經驗,對付這種情況,咱就得用‘主動防禦’的法子:
第一,前沿控製,決不能丟。各營連必須前出占領關鍵地形,構築堅固的支撐點。但光蹲在工事裡不行,太被動。我的意見是,以連排為單位,組織精乾的戰鬥小組,天天派出去!不是武裝遊行,是實打實的武裝偵察和巡邏控製。要把我們的實際控製線儘可能向前推,把緩衝區變成我們的警戒區。遇到敵人的小股部隊,不要猶豫,能吃掉就堅決吃掉,吃不掉也要把他攆回去!要讓他們每一次試探都付出代價,讓他們知道,咱獨立團的防線不是紙糊的,靠近就要挨揍!”
第二,情報和反應要快。前沿每個山頭、每個路口,都要安排觀察哨,結合偵察連的活動,形成一張預警網。一旦發現敵情,能迅速判斷其規模和意圖,小股的,就近部隊果斷處置;稍大股的,預備隊要能快速頂上去。咱們得讓馬鴻賓的人感覺,就像撞上了一張帶刺的網,處處挨紮。”
第三,拳頭要硬,出手要狠。在確保要點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搞點‘小動作’。”李雲龍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挑選精銳分隊,偶爾夜間前出,摸到敵人據點附近打冷槍、埋地雷,或者伏擊他們的運輸隊、通訊兵。目的就是不停消耗他、疲憊他、讓他日夜不寧,根本不敢有集結兵力大舉進犯的念頭!這叫‘以攻代守’,把戰鬥控製在咱們預設的小規模、低強度範圍內,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實現戰略上的威懾。”
他頓了頓,回到根據地建設:“當然,軍事上的高壓態勢,是咱們能安心搞建設的前提。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權,這些工作要立刻跟上,但進行的時候,外圍的軍事警戒必須提到最高等級!要讓老百姓覺得,跟著紅軍走,不僅能有田種,還能有安全感!咱們四營方向,我打算就這麼乾,一邊用冷槍冷炮招呼馬鴻賓,一邊發動群眾鞏固後方。”
李雲龍的發言沒有太多花哨的口號,但條理清晰,句句透著從實戰中摸爬滾打出的老練和可行性,立刻贏得了在場許多老紅軍出身的乾部的認同,紛紛點頭。
王林和王光道對視一眼,眼中都露出讚賞之色。王林心想,老李這家夥,經過這麼多磨練,確實越來越有獨當一麵的大將之風了,不再是那個隻知道猛打猛衝的愣頭青了。
“好!老李說得好!都是實實在在的經驗之談!”王林肯定道,“鄂豫皖的成功經驗,對我們在這裡開展工作非常有借鑒意義!大家都聽到了,要像李副團長這樣,多結合實際,多想具體辦法!”
一營長陳阿海相對沉穩,補充道:“我同意李副團長的意見。軍事上,我們必須前出部署,控製關鍵隘口和製高點,形成梯次防禦。但不能光我們自己守,要像主席說的,發動群眾。我建議,各連都要抽調思想過硬、有耐心的老兵和文乾,組成群眾工作隊,由政工乾部帶隊,分片包乾,深入每一個村莊院落去發動群眾。我們可以先從為我們抬過擔架、送過糧的老鄉開始聯係。”
二營長黃木生心思細膩,說道:“發動群眾光靠嘴說可能不夠。咱們很多戰士是南方人,對陝北的風俗、方言都不太懂。我建議,團裡能不能辦個短訓班,請地方黨的同誌或者熟悉本地情況的戰士,給大家講講這裡的風俗習慣,教幾句常用的方言?避免好心辦壞事。而且,幫助群眾恢複生產很重要,眼看要入冬了,幫老鄉修修窯洞、準備過冬的柴火,比光喊口號可能更實在。”
三營長周誌明負責機動,思考著說:“咱們營作為機動力量,除了支援,是不是也可以承擔巡弋和聯絡任務?保證各營分散出去後,信息暢通,能及時相互支援。另外,建設根據地,交通也很重要,可以適當修整一下主要通道。”
偵察連長張紅土立刻請命:“團長,我們偵察連可以化整為零,不僅偵察敵情,也偵察民情!摸清哪個村子最苦,哪個地主最壞,哪個保長和軍閥勾結最深,給工作隊提供準確情報!”
輜重營長鐘光邦考慮的是實際問題:“團長,政委,這麼多人分散駐防,又要開展工作,糧食、被服、藥品消耗會很大。光靠繳獲和購買不夠,必須儘快開展生產自救。咱們輜重營可以組織起來,在駐地附近開墾一些荒地,種點土豆、蔬菜。還可以組織手巧的戰士,成立修理所,幫老鄉也修修農具,換點糧食。”
炮連連長劉根勝也發言:“咱們炮連雖然不能分散,但駐防點可以幫著訓練赤衛隊,even教他們用土地雷、炸藥包,將來也能配合主力作戰。”
新任騎兵連長沙馬爾格用帶著口音的漢語激動地說:“我們騎兵連,速度快!可以巡邏很大地方,看到小股敵人、土匪,就直接消滅!也可以保護工作隊的安全!還能幫老鄉送信,運一點點東西!”
各連、排、班長們也紛紛發言,有的建議加強紀律教育,絕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有的提出可以組織識字班,既教戰士也教群眾;有的提議唱紅軍歌曲、演活報劇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