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鐵流西進虎嘯馳援高台
時間來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靖遠城內,經過近兩個月休整補充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獨立旅,早已褪去了血戰後的疲憊,如同一柄經過精心淬火打磨的利劍,寒光內斂,卻蘊藏著更為驚人的力量。
自去年十一月中旬攻克並駐守靖遠以來,獨立旅並未有片刻鬆懈。利用中央通過艱難渠道輸送來的部分物資、關征麟部潰敗時遺棄的大量裝備彈藥以及自身高效的後勤整合能力,旅長王林、政委王光道領導全旅進行了新一輪的整編和強化。
兩個主力步兵團——陳阿海的一團和李雲龍的二團,不僅兵員恢複滿額,更是以老帶新,融合了來自四方麵軍的老兵骨乾(丁偉、孔傑部分),戰術磨合日趨純熟,士氣高昂,求戰心切。一團副團長周誌明、丁偉,二團副團長黃木生、孔傑,皆已成為獨當一麵的悍將,與主官配合默契。
劉根勝的炮兵營更是旅長的掌中寶。那24門在慶陽繳獲、在靖遠血戰中磨損嚴重的德製75mm野戰炮,經過緊急搶修和零件替換,已有18門恢複戰力,黝黑的炮管重新閃爍著冷峻的光芒。更重要的是,從關征麟部倉庫裡起獲的海量炮彈,讓炮營兄弟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富裕仗”的底氣,訓練起來更是毫不吝嗇,射擊精度和協同效率再上台階。
沙馬爾格的騎兵營重新補充了戰馬,那些來自隴東和寧夏的駿馬膘肥體壯,彝族戰士們馬術精湛,刀法淩厲,已成為獨立旅最鋒利的機動尖刀。
林火旺正式升任後勤保障團團長,他將原先的輜重、醫療、修械、工兵等單位整合得井井有條,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前送後送體係。整個獨立旅上下,從步槍子彈到騾馬草料,從傷員繃帶到火炮零件,都儲備充足,運轉有序。
此刻的獨立旅,兵力超八千,裝備精良,彈藥充足,士氣如虹,正處在自成軍以來的又一個巔峰狀態。他們如同一頭蟄伏的猛虎,鎮守著西路軍東線的門戶——靖遠,警惕地注視著四麵八方的動靜。
一月九日,一份來自中央軍委的加急電報,打破了靖遠相對平靜的空氣,帶來了令人揪心的消息。
旅部內,王林、王光道、鐘光邦等人圍聚在電台旁,神色凝重。電文內容清晰而緊迫:西路軍主力在倪家營子等地陷入苦戰後,一部堅守高台縣城。敵青海代主席、前敵總指揮馬元海,糾集馬彪、馬樸、韓起祿、韓三成四個騎兵旅,以及炮兵、特務、手槍三個團,外加大量民團,總兵力超過兩萬餘人,已將我西路軍分割包圍,並正集中絕對優勢兵力,猛攻高台城!高台守軍(以紅五軍主力為主)兵力單薄,彈藥奇缺,形勢萬分危急!
中央命令:命第五軍團獨立旅,立即西渡黃河,火速馳援高台!不惜一切代價,突破敵軍封鎖,增援高台守軍,緩解西路軍正麵壓力!靖遠城防務,即刻移交正在附近活動的西方野戰軍部隊接替。
電報最後特彆提及:西安事變已和平解決,大局雖定,然西北諸馬態度反複,蔣氏中央軍暫處觀望,南線威脅暫緩,爾部可全力西進,勿慮後方!
“高台!五軍!”王林一拳砸在桌上,眼中迸發出焦急與決然的光芒。他知道高台對於西路軍的象征意義和戰略意義,更知道那裡有紅五軍的老首長和眾多戰友!
“老林,情況危急,刻不容緩!”王光道語氣沉重,“馬元海這是傾巢而出,要一口吃掉高台啊!”
鐘光邦迅速在地圖上標出位置:“靖遠至高台,直線距離超過六百裡,中間多是戈壁荒灘,敵軍封鎖嚴密,沿途必有多重阻截。長途奔襲,困難極大。”
“困難再大,也要去!”王林斬釘截鐵,“中央把任務交給我們,是因為我們離得最近,也是因為我們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彆忘了,我們當初在隴東整編時提出的‘騾馬化’目標,就是為了應對今天這樣的局麵!”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重重地從靖遠劃向高台:“全軍騾馬化,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步兵全部實現馱馬或騎馬機動,炮兵、輜重靠騾馬和繳獲的卡車牽引!我們要像一股鐵流,一路橫掃過去,直插高台!”
“命令!”王林猛地轉身,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一、立即與西野部隊取得聯係,最快速度完成靖遠城防交接!”
“二、全旅即刻進行戰前動員和準備!後勤保障團,帶足至少十天的乾糧和彈藥,特彆是炮彈和機槍子彈!醫療隊做好準備!”
“三、所有步兵,檢查坐騎和馱具,非必要物資一律精簡!我們要的是速度,是衝擊力!”
“四、騎兵營,作為全軍前鋒,提前一小時出發,負責偵察開路,掃蕩小股敵軍,為主力指引路線!”
“五、炮營,將火炮掛載檢查完畢,行軍時務必保證隨時能打!”
“一個小時!我隻給你們一個小時準備時間!一小時後,全旅準時開拔!”
命令如山,整個靖遠城瞬間沸騰起來!號聲嘹亮,馬蹄聲聲,戰士們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著。沒有人抱怨,沒有人遲疑,隻有一股救戰友於水火、破強敵於千裡的昂揚鬥誌在彌漫。
王光道迅速組織政工人員下到各連隊,進行簡短而有力的動員:“同誌們!西路軍兄弟在高台被馬家軍重兵包圍,危在旦夕!中央命令我們,火速馳援!我們是紅五軍的隊伍,高台守軍是我們的親人!拿出我們獨立旅的威風來,拿出我們‘鐵血後衛虎團’的精神來!不怕犧牲,不畏艱險,一路打過去,把敵人衝垮!把兄弟部隊救出來!”
“馳援高台!”
“打倒馬家軍!打通河西路!”
戰士們群情激昂,口號聲震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