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陰雲壓境七萬重圍鎖倪家營
高台城下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勝利的歡呼聲猶在耳畔回蕩,但一份來自西路軍總指揮部的緊急情報,卻如同數九寒天裡一盆冰水,兜頭澆在了剛剛經曆血戰、正忙於休整補充的紅軍將士心頭。
旅部臨時設在高台城內一處半塌的院落裡,牆壁上彈痕累累,空氣中混合著血腥、硝煙和草藥的氣味。王林、王光道、董振堂、楊克明等人圍著一張剛從廢墟裡清理出來的破舊方桌,臉色凝重得能擰出水來。桌上攤著一份譯電員剛剛送來的電文,紙頁仿佛重若千鈞。
“馬步芳……傾巢出動……”董振堂的聲音沙啞乾澀,手指重重地點在電文上,“五個騎兵旅,三個步兵旅,加上各路民團、保安隊……總兵力,超過七萬!正向倪家營子、高台一帶合圍而來!”
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當“七萬”這個數字被清晰地說出來時,窯洞裡還是響起了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王光道扶了扶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充滿了憂慮:“七萬人……這幾乎是馬步芳能動用的全部老本了。他是鐵了心,要把我西路軍徹底困死、剿滅在河西走廊。”
楊克明補充著電文細節,語氣沉重:“情報顯示,敵前敵總指揮仍為馬元海。其部署是:以騎兵為主力,利用其機動優勢,在外圍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切斷我軍所有可能東返或西進的通道。步兵旅團和民團則負責逐步壓縮,蠶食我占領區域,最後將我軍壓迫至倪家營子、沙河、威狄堡等幾個核心區域,企圖一舉圍殲。”
他指著桌上那張簡陋的手繪地圖:“目前,其先頭騎兵部隊已抵達倪家營子以南三十裡的甘浚堡、以西四十裡的沙井子,正在建立前進基地。大批步兵和輜重正源源不斷從張掖、酒泉方向開來。最遲三五日,這個包圍圈就將初步形成。”
七萬人!
這個數字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每個人心頭喘不過氣。高台之戰,獨立旅和五軍合力,憑借王林出其不意的戰術和部隊超常的發揮,重創了馬元海兩萬餘人,自身也付出了近三千人傷亡的代價,幾乎耗儘了銳氣和不多的彈藥儲備。如今,敵人不僅迅速補充了兵力,更增兵至七萬之眾,幾乎是西路軍現存總兵力的七倍!而且是以逸待勞,補給充足,控製了幾乎所有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
王林雙目微閉,意識深處【活點地圖PrOMaX】係統全開,將情報中的敵軍番號、大致方位、兵力評估數據輸入,結合之前偵察的記憶,快速生成著戰場態勢圖。隻見代表敵軍的紅色箭頭和光點,如同洶湧的潮水,從西、南、北三個方向洶湧撲來,形成一個巨大的、不斷收緊的包圍圈,而代表西路軍的藍色光點則稀疏得多,被困在幾個孤立的區域內,其中高台倪家營子一帶,是最大但也最顯眼的一團。
係統的風險評估模塊瘋狂閃爍著紅光,提示著令人絕望的敵我力量對比:兵力1:7,火力劣勢極大,機動性受困,後勤補給線被徹底切斷,戰略態勢極端不利……
王林緩緩睜開眼,目光掃過眾人焦慮而沉重的麵孔,最後落在董振堂和楊克明身上:“總指揮部的判斷和決心是什麼?”
董振堂歎了口氣,拳頭無意識地攥緊:“徐總指揮、陳政委電令:鑒於敵情驟變,實力懸殊,固守高台、倪家營等孤城已不現實。決定放棄高台,全軍收縮至倪家營子一帶,依托那裡星羅棋布的屯莊堡壘,進行縱深防禦,節節抵抗,爭取時間,等待中央指示和國際援助的可能。”
放棄高台?收縮倪家營?
王林眉頭緊鎖。倪家營子他通過地圖和偵察報告了解過,那裡地勢相對平坦,雖有幾十個夯土屯莊可作支撐,但缺乏真正險要的地形,更像是一片孤立的堡壘群。一旦被敵人完全合圍,斷絕外援和內運,結局可想而知。曆史上,西路軍正是在倪家營子陷入重圍,血戰四十餘日,最終彈儘糧絕,損失慘重。
“倪家營子……並非久守之地。”王林沉聲道,手指點在地圖上,“屯莊分散,利於敵分割包圍。我軍兵力不足,難以照顧所有方向。更重要的是,糧食、水源、彈藥如何解決?高台之戰後,我們獨立旅的炮彈已所剩無幾,機槍子彈也支撐不了幾次高強度戰鬥。五軍的情況恐怕更糟。困守孤地,乃兵家大忌。”
董振堂何嘗不知,臉上滿是無奈與決絕:“道理我們都懂。但此時東返之路也被馬家軍嚴密封鎖;繼續西進,則是茫茫戈壁,更是死路一條。倪家營子已是當前唯一能暫時依托,進行有組織抵抗的地方了。徐總指揮的意思是,哪怕隻有一線希望,也要堅持戰鬥,向全世界表明我紅軍抗戰到底的決心,同時等待時局變化。”
等待時局變化?王林心中苦笑。西安事變雖已和平解決,但大局未定,蔣介石的心思難測。遠在陝北的中央紅軍自身麵臨巨大壓力,能否及時提供有效支援仍是未知數。至於國際援助,更是遠水難解近渴。
“獨立旅還有多少家底?”王林轉向鐘光邦,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
鐘光邦早已準備好數據,立刻彙報,語氣沉重:“旅長,政委。高台之戰後,我旅現有可戰之兵六千二百餘人,其中輕傷員八百餘人可勉強參戰。武器方麵,75mm野戰炮剩18門,但炮彈僅餘不足三百發,平均每炮不到17發!82mm迫擊炮彈藥餘500餘發,僅可支持全團57輪急速射。輕重機槍子彈合計約二十五萬發,平均每挺機槍不到五百發。步槍子彈稍多,但也不足四十萬發。手榴彈還剩八千餘顆。糧食……算上繳獲和自帶,僅夠全軍七日之用。”
每一個數字報出,窯洞內的氣氛就壓抑一分。這點彈藥,麵對七萬敵軍,恐怕連一場像樣的防禦戰都支撐不下來。更何況部隊剛剛經曆血戰,人困馬乏,許多戰士帶著傷。
李雲龍忍不住罵了一句:“他娘的!七萬!就是七萬頭豬,伸著脖子讓咱們砍,也得把咱們累死!更何況咱們現在刀都快卷刃了!”
陳阿海、丁偉、孔傑等將領也麵色嚴峻,眉頭緊鎖。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
王林沉默著,目光再次投向腦海中的係統地圖。那密密麻麻的紅色光點,仿佛一張巨大的血盆大口,要將這支孤軍徹底吞噬。壓力如同實質般壓在他的肩頭。
他知道,接下來的抉擇,將關係到整個獨立旅,甚至整個西路軍的生死存亡。是聽從總部命令,收縮至倪家營子進行注定慘烈的堡壘防禦?還是……另尋他路?
係統冰冷的評估數據和他自身的軍事直覺都在瘋狂預警:死守,必是絕路。
但破局之路,又在何方?
王林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要穿透地圖,在這鐵桶般的合圍中,硬生生撕開一條生路。
“情報顯示,敵人完成合圍,最快需要幾天?”他忽然開口,聲音低沉。
楊克明略一思索:“最快三天,其外圍騎兵便可初步形成封鎖。但要完成步兵的全麵展開和攻擊準備,至少需要五到七天。”
“五天……”王林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決然的光芒,“時間緊迫,但還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所有人都抬起頭,目光聚焦在他身上。這位屢次創造奇跡的旅長,難道又有了什麼奇思妙想?
王林沒有立刻說出他的想法,而是看向董振堂和楊克明:“軍團長,楊政委,高台可以放棄,部隊也可以向倪家營子收縮。但我建議,收縮不能是簡單的撤退集結,而必須是積極的、帶有反擊企圖的機動防禦!我們必須在這五天之內,趁敵人合圍未穩,打亂他的部署,挫傷他的銳氣,甚至……爭取到意想不到的戰機!”
他站直身體,語氣斬釘截鐵:“絕不能坐等敵人把我們困死!就算他是七萬頭豬,我們也要把他攪得天翻地覆!就算是絕境,我獨立旅,也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話語中的堅定與自信,仿佛帶著某種魔力,驅散了些許籠罩在眾人心頭的陰霾。
危機已然迫近,七萬重兵壓境,死地或許就在眼前。
{曆史旁白:1937年1月,西路軍在高台失守後,主力撤至倪家營子地區建立臨時根據地,依托當地由43個屯莊組成的防禦體係(圍牆厚達45米)與敵周旋?。馬步芳部調集5個騎兵旅、3個步兵旅及民團共7萬餘人圍攻倪家營子?,近40天的戰鬥是西路軍西征過程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鬥?,3月11日,西路軍因兵力銳減(不足萬人)被迫南撤,12日在梨園口遭遇敵軍圍殲,餘部約3000人退入祁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