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死地後擊謀敵炮轟寇(二)
王林的思維在係統的輔助下高速運轉,不斷細化方案,逐一推敲應對策略。他想到炮兵操作的關鍵問題,意識到必須借助外力:“炮兵操作的問題可以解決!獨立旅雖然缺乏操作150mm重炮的經驗,但正在正麵作戰的74軍作為德械師,肯定有懂行的高手!必須聯合74軍一起行動,向他們借調專業炮兵軍官和骨乾炮手!”
對於最核心的機動隱匿問題,他有了更清晰的構想:“我們不需要整支一萬多人的部隊做到完全隱形,那不現實。但我可以像下棋一樣,引導我的棋子(部隊)始終走在對方棋子(日軍部隊)的視野盲區和結合部!”
他針對係統提示的風險,構思著全局路徑規劃方案:
利用係統規劃“綠色安全通道”:憑借【活點地圖】的上帝視角,他可以實時為整個獨立旅規劃出一條動態變化的“綠色安全通道”。通過電台將指令下達到各團,部隊就能近乎完美地避開所有日軍大隊及以上級彆的行軍路線和臨時駐地。
預測與靜默待機:係統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預測敵軍短時間內的動向。他可以指令部隊提前機動至安全區域,保持無線電靜默和燈火管製,讓日軍大部隊“主動”從他們附近走過而毫無察覺。
處理小股敵軍:
對於連排級的小股日軍巡邏隊,若其路線與己方衝突,可提前數分鐘下達指令,讓前鋒偵察分隊引導主力繞行或短暫隱蔽。
對於零星的日軍偵察兵或斥候,一旦其有可能發現主力,則令我軍偵察兵主動前出,以精準火力迅速清除。“在廣闊的戰場上,偵察兵之間的遭遇和交火是常態,隻要處理乾淨利落,不引起大規模槍聲,就不會驚動日軍主力。”
然而,他並未盲目樂觀,更大的威脅浮現在腦海:“還需要考慮側翼的日軍第114師團。一旦我們攻擊第6師團後方,114師團必然會察覺並可能分兵側擊。更要命的是天上的日軍偵察機!一旦第6師團的炮火突然沉默或反向轟擊,日軍高層很快就會意識到出了問題,必然會調動航空兵和周邊部隊,包括114師團甚至更後方的兵力,對我們進行毀滅性圍攻。這個局麵該如何破解?”
一個更加狠辣、釜底抽薪的計劃在他腦中成型:“有了!打蛇打七寸!當我們成功奪取炮兵陣地後,第6師團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急於奪回,而不是立刻向上級求援說自家後院徹底起火。那麼,我就要利用這個時間差!”
“利用地圖,我能清晰掌握第6師團所有高級指揮部(師團部、旅團部、聯隊部)的精確位置,它們肯定在我的20公裡探測範圍內。我不要等,直接指揮剛剛繳獲的重炮,優先對這些指揮樞紐進行定點清除式的炮火覆蓋!第一時間打掉它的大腦和神經中樞!”
“在方圓二十多公裡的激烈戰場上,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某一區域的通訊突然中斷,其他區域的日軍首先想到的絕不會是整個師團指揮係統被端,更可能判斷是局部遭遇頑強抵抗或通訊故障。在缺乏統一協調的情況下,日軍各部隊的反應會變得遲緩、混亂甚至相互矛盾。這就能為我們爭取到至關重要的時間!”
為了進一步擴大優勢,他將時間因素考慮進去:“如果將整個行動發起時間設定在夜間呢?”
王林立刻追問係統:“係統,綜合分析當前日軍航空兵的實力,他們是否具備有效的夜間精確偵察和轟炸能力?再精確推算一下,如果我們成功奪取日軍一個師團級單位的主要炮兵力量,要打完其儲備的、可用於一次大規模進攻的炮彈基數,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打完這些炮彈後,我們是否有機會將部分重炮,特彆是150mm重炮帶走?”
係統迅速回應:
【情報分析確認:現階段(1937年底),日軍航空兵缺乏機載雷達等有效夜戰裝備,其夜間轟炸精度極差,夜間偵察能力也非常有限,基本無法對地麵移動部隊或特定點位實施有效打擊。選擇夜間行動,將使我軍最大程度避免來自空中的即時性毀滅威脅,有效安全窗口期大幅延長。】
【彈藥消耗測算:以繳獲的12門150mm重榴彈炮為例:
操作:有74軍炮兵操作,效率有保障。
&nm重榴彈炮的持續射速約為12發/分鐘。
計算:12門炮,以較慢的1發/分鐘的速度射擊,每分鐘就能向日軍傾瀉12發重達數十公斤的高爆彈。
持續時間:根本不需要打完所有炮彈。在30分鐘的急速射中,就可以發射360發150mm炮彈。這足以將第6師團所有重要目標(指揮部、集結地、物資點)反複犁數遍,造成毀滅性效果。
結論:完成對敵指揮係統、預備隊、集結地的毀滅性打擊任務,僅需3060分鐘的炮擊時間。時間綽綽有餘。】
【重炮處置方案:強烈不建議嘗試帶走150mm重炮。其極其笨重,轉移困難,需要汽車或騾馬牽引將其從陣地上拖出來,在夜間穿越複雜地形,速度極慢,很快就會成為日軍追擊的活靶子。核心戰術目標是“摧毀第6師團進攻能力”,而非繳獲裝備。應在完成炮擊後,由工兵迅速安裝炸藥,徹底炸毀所有重炮及剩餘彈藥,使其徹底癱瘓。】
王林對係統的分析深以為然,決心更加堅定。他最後命令係統進行終極評估:“係統,綜合我所有的思考、推演以及你的分析,對這個‘夜間敵後掏心,炮火反向洗地’的最終方案,做一個全麵的總結性分析,給出成功概率和最終可能達成的戰果評估。”
係統進行了最終合成推演:
【最終結論(夜間執行版):】
將行動發起時間設定在夜間,是決定性的關鍵手。它極大壓製了日軍的絕對優勢,將獨立旅的作戰風險降至相對最低,同時將潛在戰果擴大到極致。
有效安全窗口:從滲透到撤離,有效安全時間可從白天推演中的約90分鐘,延長至至少4小時,甚至可能覆蓋整個夜晚。
行動節奏:前1小時用於隱秘接敵、奪取炮兵陣地和控製關鍵節點;中間12小時用於對第6師團指揮係統、預備隊、前沿兵力集結地、物資囤積點進行毀滅性的、奢侈的炮火覆蓋;同時,各步兵團依托有利地形和猛烈炮火支援,層層阻擊瘋狂反撲的日軍部隊;最後1小時用於徹底破壞所有無法帶走的重武器和剩餘彈藥,而後主力按預定路線撤離。
預期戰果:極有可能將第6師團的指揮中樞和進攻骨乾力量徹底打殘,使其在未來數天甚至更長時間內完全喪失組織大規模進攻的能力,戰役層麵意義重大。甚至存在趁機予敵重大殺傷的機會。
最終結局:獨立旅可在日軍陷入全麵混亂、直至黎明時分航空兵能夠出動前,早已有序撤離戰場,消失在廣闊的戰場迷霧之中,留給日軍的將是一個陷入癱瘓、指揮失靈、傷亡慘重、一片狼藉的第6師團,或者可擇機考慮全殲。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根據情報,第6師團和第114師團同屬日軍第10軍,這兩個師團是並行的進攻主力,它們之間更多是左右翼的協同關係,其後方並未有建製完整、作為戰略預備隊的其他日軍師團跟進。那就意味著不怕敵人後麵會有援軍,側翼各敵軍都有自己的進攻路線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