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林英就被院外的吵鬨聲驚醒。
她披了件夾襖推開窗,見橋頭方向聚著黑壓壓的人群,周衛國的藍布中山裝在晨霧裡格外紮眼——
他正踮著腳往橋欄上貼封條,四個穿藏青製服的縣局人員抱著鐵皮箱站在身後,箱蓋上印著“縣基建科“的紅漆字。
“都讓開!“周衛國扯著嗓子喊,封條在他手裡簌簌作響,“這橋沒走審批擅自施工,違反《縣基建管理條例》第三章第五條!“
他手指戳向老栓匠灰白的頭頂,“你個退休匠頭懂什麼?縣裡的橋得按圖紙來!“
老栓匠抄起修橋用的木槌就撲過去,枯樹皮似的手剛碰到封條邊,就被縣局人員按住胳膊。
“這是百年橋法!“他脖頸青筋暴起,木槌“當啷“砸在青石板上,“用陶釘固榫,浸鬆油防腐,老輩人修的橋能扛三輩春汛!你們那紙圖紙,能比地脈還金貴?“
圍觀的村民越圍越緊。
二愣子擼著袖子往前擠,被林建國一把拽住;
招娣攥著小栓的手,眼睛瞪得溜圓;
馬三攥著木匠刨子站在最前頭,後槽牙咬得咯咯響……
他昨晚剛把壓箱底的工具搬來,此刻眼尾還泛著青。
林英係緊褲腰帶往橋頭走,晨露打濕了褲腳。
她站在橋中央,望著周衛國手裡那張泛著油墨味的封條,喉嚨裡像堵了塊燒紅的炭。
前世當特警時,她見過毒販撕毀證據,見過黑老大偽造合同,可沒見過有人拿“規矩“砸在老百姓的血汗上。
“封條可以貼。“她開口時,聲音像冰棱子砸在橋板上,“橋,你們拆得動嗎?“
周衛國的手頓了頓,他盯著林英眼裡的冷光,突然想起上次在村部,這女人單手把搶親的王二賴摔進豬圈的模樣。
“你、你這是抗法!“他後退半步,撞在身後的鐵皮箱上,“縣裡要查封整改,等重新......“
“吱——“吉普車的刹車聲劃破晨霧。
縣官員的黑色轎車碾著碎石駛過來,前保險杠還沾著泥點。
司機剛拉開車門,書記就探出頭,聲音洪亮得像敲鐘:“小周啊,橋,過了牛車沒?“
周衛國的臉“唰“地白了。
林英望著書記鬢角的白發,突然想起陳默說過,這位老書記當年是修鐵路出身,最見不得“按本子卡活人“的事。
她壓下心跳,大聲應道:“五車重載,三過無損!牛蹄子踩在橋板上,比踩在自家院壩還穩當!“
書記沒接話,直接往橋上走,他先彎腰敲了敲橋柱,“咚咚“聲清越得像敲編鐘;
又踮腳查看陶釘固榫的位置,指甲蓋蹭過陶麵的紋路;
最後蹲下來摸橋底的浸油鬆板,指尖沾了鬆脂,在晨光裡亮得像琥珀。
“好!“他突然直起腰,震得中山裝扣子都晃了晃,“這橋用陶釘,比鐵釘抗腐;浸鬆油,比刷漆經曬;橋拱高兩尺,春汛漲水時能泄洪……“
他轉身盯著周衛國,眼裡冒著火,“你口口聲聲"合規",可你們設計的橋,能扛住十年春汛嗎?能用陶釘百年不朽嗎?“
周衛國的喉結上下滾動,額角的汗順著下巴滴在封條上。
他張了張嘴,隻擠出半句“那、那圖紙是......“就被書記打斷。
“真正的規距,是讓老百姓走得穩!“書記從兜裡掏出個牛皮紙袋,“這是你報上來的"整改方案",說要拆橋重建,預算比原計劃多三倍……“
他“嘶啦“撕開紙袋,抽出一遝紙,“現在我宣布:靠山屯木橋,結構科學、用材創新、民心得眾,符合"自力更生、因地製宜"精神!從今日起,列為全縣基建示範工程!“
話音剛落,人群裡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老菜頭抹著眼淚喊“咱們的橋活了“,二愣子把周衛國的帽子搶過去拋上天,招娣舉著野菊花往書記手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