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的筆尖在“涼“字上暈開的水痕還未乾透,窗欞上的冰淩突然“啪嗒“墜地。
他趴在炕沿的手指微微蜷了蜷,夢裡還攥著那支磨禿了的鉛筆。
第七夜的寒氣從磚縫裡滲進來,凍得他後頸發僵,可懷裡的體溫更讓他心驚。
這七日裡,林英的手始終像塊冰,可此刻,那隻被他攥在掌心的手,竟有了絲若有若無的暖意。
“默哥......“
聲音輕得像落在雪地上的羽毛。
陳默的睫毛猛地顫了顫,猛地抬起頭,眼鏡滑到鼻尖都顧不上推。
炕頭的人正睜著眼,白發鋪在藍布被麵上,蒼白的臉比窗紙還薄,可那雙眼睛亮得驚人,像寒潭裡破冰而出的星子。
“英、英子?“他喉嚨發緊,手指抖得厲害,想去摸她的臉又怕碰碎了什麼,最後隻能用指節輕輕蹭了蹭她手背,“你醒了?你醒了!“
林英想笑,嘴角剛扯動半分,陳默已經從炕沿栽下來,膝蓋撞在青磚上“咚“的一聲響。
他也顧不上疼,抓過桌上的搪瓷缸灌了半口水,又手忙腳亂去捂杯底,端到她唇邊時水都晃出了半杯:“慢著慢著,先喝口溫水,我、我去叫雪窯婆拿熱粥……“
“陳默。“林英喚他,聲音裡帶著點啞,卻比七日來任何時候都清晰,“你記的本子,給我看看。“
陳默的手頓在半空。
他這才注意到,她的目光正落在炕頭那本磨得起毛邊的筆記本上,封皮被他用麻繩捆了又捆,邊角還沾著乾了的雪水。
他喉結動了動,把本子捧過去時,指腹反複蹭著封皮上自己寫的“血祭夜錄“四個字,像在確認什麼。
林英翻開第一頁,墨跡深淺不一,有的字被凍得發顫,有的被淚水洇成藍花。
第七頁夾著半片碎玉,正是那日光門閉合時崩落的,邊角還帶著她的血漬。
再往後翻,她看見自己昏迷時的囈語被工工整整記著:“山在哭......我得暖它。“
“你比我記得清楚。“她抬頭看他,眼底浮起點笑意。
陳默的耳朵“騰“地紅了,連脖頸都染上薄紅。
他低頭絞著袖口,聲音輕得像怕驚了什麼:“我怕......怕哪天你又像光門那樣,說關就關。“
林英伸出手,指尖撫過他泛紅的耳垂。
她的手還是涼的,可陳默卻像捧著火種似的,把臉貼在她手心裡。
窗外的風突然轉了向,卷著第一縷春氣撞開紙窗,吹得炕頭的燭火晃了晃,照亮她發間銀絲,那是血祭時被抽走的生氣,此刻在風裡泛著珍珠似的光。
院外突然傳來細碎的腳步聲。
“英丫頭醒了?“雪窯婆的嗓門帶著哭腔,推院門的手直抖,“他嬸子們,把熱粥端穩當嘍!“
林英偏頭望去,院門口擠著十幾個婦人,雪窯婆打頭,懷裡抱著藍花布裹的陶甕,後麵跟著的舉著新納的棉鞋、手織的毛氈,連最摳門的王二嫂都把壓箱底的紅絨線拿出來了。
她們全跪在青石板上,額頭幾乎要碰著地麵,陶甕裡的小米粥香混著鬆枝味飄進來。
“地母娘娘......“王二嫂抽抽搭搭地開口,“咱們給您送熱乎飯來了。“
林英的手指在被單上蜷了蜷。
她記得七日之前,這些婦人還躲在門後,說她“被山鬼附了身“;她記得雪窯婆偷偷塞給她半塊鍋盔時,手都在抖,說“彆跟村東頭那瘋婆子似的“。
可現在,她們眼裡的懼意變成了燙人的光,像望著活菩薩。
“我不是神。“她開口,聲音不大,卻像小錘敲在凍土上,“我是林英,李桂蘭的閨女,林建國的姐。“
雪窯婆抬起頭,老臉上掛著淚:“可您讓九口井冒熱氣了,讓後山的雪化了三尺!
昨兒我去井邊挑水,看見冰底下有魚遊呢!“她顫巍巍爬起來,把陶甕擱在炕桌上,揭開蓋子,白霧裹著棗香撲出來,“英丫頭,吃點吧,吃了才有勁給咱們撐腰。“
林英望著陶甕裡的紅棗,突然想起重生那天,她蹲在灶前啃樹皮,招娣把最後半塊紅薯塞給她,說“姐吃,我不餓“。
她舀起一勺粥,吹了吹喂進嘴裡,甜得嗓子發疼,這是靠山屯多少年沒見過的紅棗,定是哪家翻了箱底。
“我答應你們。“她放下碗,目光掃過院門口的婦人,“隻要我活著,靠山屯不凍土,不餓人。“
話音剛落,院外傳來“啪嗒啪嗒“的腳步聲。
春芽兒喘著粗氣撞進來,棉襖前襟沾著泥,手裡舉著截枯枝:“英姐!英姐!育苗廊最冷的那個坑,冰殼裂了!“
他跑得太急,差點撞翻炕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