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背井離鄉的流民引發的一係列問題和各地不斷冒出來的土匪燒殺搶掠,倒是顯得東官郡的這群土匪格外安生。
於是派來剿匪的軍隊雖然還是剿匪,但剿匪的對象卻變了。
等他們平息了北方的這些動亂,重新準備對付鐵錘時,便又是好幾個月過去了。
東官郡的城牆被加高加厚,每座城的城牆上更是都架設了四架火炮,彈藥上百顆。
試圖攻城的軍隊剛一走進炮彈的射程範圍內,便嘗到了火炮的威力。
意識到直接攻城無望後,對方決定采用圍城的辦法,切斷城中的一切供給,以此來逼她們投降。
這思路已經完全不是剿匪的思路了。
曆史上的圍城一般都發生在兩國之間的戰爭中。
圍城屬於屠城的低配版本,基本上城攻下來,城中百姓也死乾淨了。
但僅從攻城的角度來說,圍城殘忍卻有用。
思路是沒錯,可惜他們的對手是鐵錘。
不說鐵錘有個應有儘有的空間外掛,用炮灰的話來說就是——糧食管夠。
就她那走一步算十步的行事風格,和不習慣事事依賴炮灰的性格。
圍城完全在她的預料之中。
所以她才提前將城中的那些男人和不能成為盟友的女人都給送走了。
減少人口的同時,這幾年她們通過各種手段囤積的糧食也都早早運進了各個縣城之中。
無論被圍的是哪個縣,都能保證裡麵的人吃個半年沒問題。
何況,縣中還建立了專門的種植區域和養殖區域,雖然不能實現自給自足,但也能提供不少食物。
她倒要看看,對方能夠跟她耗多久。
很顯然,對方耗不過她。
軍隊那麼多人,每一天也是要吃大量食物的。
不比被困在城裡的百姓,他們的糧草還要千裡迢迢運過來。
所以自古戰爭都會想儘一切辦法斷了對方糧草。
古人的先進經驗,鐵錘當然是很虛心接受的。
所以,她也帶了一隊人馬去夜襲糧草。
隻不過嘛,在她們放火前,鐵錘已經將所有糧草都收到了自己的空間裡。
燒著的隻是運糧車和蓋在糧食上麵的那些稻草。
農民種植糧食不易,浪費糧食可恥。
次日,得知糧草被燒的將軍大驚。
再看看遠處被圍了一個月的縣城中,到點便升起的嫋嫋炊煙。
突然生出一種不知是誰圍了誰的感覺。
最終,耗不起的折衝軍隻能無功而返。
眼看著派出去剿匪的軍隊接連折戟,朝廷最終意識到這群他們最開始沒有放在眼中的女土匪們,竟然是個硬茬。
朝中關於是戰是和的問題,吵了好一陣子,最終主和派占了上風。
朝廷派了使臣前來東官郡,試圖與她們進行和談。
使臣到了城下後,鐵錘直接讓人在城牆上樹起個巨大的牌子,上書五個大字——隻和女人談。
喜歡快穿:心中無男人,拔劍自然神請大家收藏:()快穿:心中無男人,拔劍自然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