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中風的淞國皇帝砍了太醫院一批太醫後,終於不得不接受自己恢複不了的現實。
雖然他中風輕微,沒有癱瘓,也沒有行動不便。
但一個眼歪口斜,話都說不清楚的人,要怎麼繼續坐在龍椅上?
雖然很不甘心,但他也隻能從並不多的兒子中挑出一人傳位於他,然後退位當了太上皇。
這位年輕的皇帝剛繼位時,倒也有那麼些雄心壯誌。
但他頭上有個並不甘心放權的太上皇,還有個一心想要為自己母族謀福利的生母太後。
太上皇時不時召見他去詢問政務,讓他做起事來束手束腳。
而太後則一次次要求他給母族的各路親戚安排官職。
完全沒想過自己會繼位的心底,繼位倉促,根本沒有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
麵對朝堂上的黨爭,他雖為帝王,卻頗感有心無力。
朝中百官欺上瞞下,端坐皇城的他就是個瞎子聾子皇帝。
為了贏得朝臣對自己的支持,他通過選秀,選了許多世家貴女入宮,試圖用後宮來牽製前朝。
希望很美好,可現實很現實。
充盈的後宮讓他本就不太充足的精力雪上加霜。
他倒也算勤勉,但當皇帝並不是勤勉就可以的。
方向錯了,越勤勉錯了,越危險。
崇禎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勤勉,可還不是亡國滅種,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了。
有時候當皇帝還真是要看運氣的。
在崇禎之前,明朝皇帝各有各有的荒唐——
有在位十個月,死於肥胖的;
有愛財如命,酒色無節製的;
有禦駕親征被敵軍俘虜的;
有尋仙問道二十年不上朝,差點被宮女勒死的;
還有專心木匠技術,偏心太監奶娘的:
和其他皇帝比起來,崇禎簡直算是老朱家一股清流。
但偏偏明朝氣數就在他手中儘了,亡國之君的稱號落在了他頭上。
一如如今的淞國新帝一樣,有心救國,無力回天,根本阻擋不了日暮西山的頹勢。
地方官員無休止的貪婪讓各地民怨四起,過不下去的百姓紛紛落草為寇。
鐵錘埋在宋朝的探子抓住一切機會挑動矛盾,民間起義不斷。
為了鎮壓起義,朝廷需要派兵剿匪。
而派兵繳費則需要軍餉,需要軍餉那便要加大征稅。
於是,陷入惡性循環。
鐵錘的人更是趁機弄死了淞國的幾員猛將。
新帝焦頭爛額,大發雷霆,怒斥百官。
但他能做的也就是這些了。
他倒是想節儉開支,但昏聵的太上皇還不停催促他給自己辦壽宴。
這沒什麼實權的皇帝沒當幾年,他看著倒像是老了十歲。
?
淞國新帝繼位的第七年,沙金突然撕毀了盟約,大軍壓境。
這七年間,沙金雖然也時不時侵擾邊關,但往往都隻是在臨近冬季時過來搶掠一番錢糧便跑,並不戀戰,也不圖傷人。
是以,淞國邊關守將們對此並未太放在心上。
畢竟都知道冬日打仗不利於沙金。
但誰想,沙金竟然就在這麼不合適的時間開戰了。
淞國的邊疆守將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來不及抵抗,便全軍覆沒。
噩耗八百裡加急送到淞國皇宮時,皇帝正在批閱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