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因為招娣國這個龐然大物的坐鎮,周邊各國之間維持著虛假的和平。
然而,沒有外患,並不代表沒有內憂。
封建王朝的盛衰有其無法違背的曆史規律。
都已經是維持了兩百年往上的王朝,國內早已矛盾重重。
官僚體係僵化、土地兼並嚴重、賦稅加重、流民增多,財政赤字、軍隊內部管理混亂……
其實,各國都是在苦苦支撐。
牠們很清楚,一旦自己國內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是亡國之日。
周邊各國不會放過這種趁其病,要其命的機會。
說實話,牠們也巴不得周邊能夠亂起來,能夠對外打一場。
畢竟,對外戰爭是一種轉移內部矛盾的手段,且很有效。
蒙黑娃和鐵錘一番詳細謀劃後,很快行動了起來。
息國和塞國沒有猶豫太久,便接過招娣國遞上的橄欖枝,對蒲甘國動手了。
雖然,招娣國說這是因為總理與蒲甘國有私人恩怨,不方便國家層麵出手。
可牠們難道猜不到這隻是托辭,招娣國絕對圖謀甚深嗎?
但牠們彆無選擇。
一來,牠們國內的農民起義越發頻發,牠們的時間不多了,迫切需要自救的手段,。
二來,牠們知道招娣國同時找了息、塞兩國,這令牠們陷入到了囚徒困境中——
兩國都不接受招娣國的橄欖枝,那自然可以一切維持原狀。
那若是對方接了而自己沒接,那自己就死期將至了。
所以,一番權衡下來,隻有接,才是最優解。
兩國都接的話,雖然注定落入招娣國的謀算中,但至少不會立刻死。
拆東牆補西牆不是傻,而是真的沒得選。
即使沒有招娣國提供的軍火,蒲甘國麵對息、塞兩國的聯合進攻也毫無抵抗之力。
何況,牠們有心試試這些軍火的威力。
所以,從兩國出兵到蒲甘國投降,隻用了短短兩天時間。
沒出息的蒲甘國國君一身縞素,捧著玉璽,帶著妃嬪公主齊刷刷跪在宮門外。
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昏君,主動所有妻妾女兒,隻求苟延性命。
見牠們收下自己的妻妾女兒,嚇破膽的窩囊廢國君總算長出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小命保住了。
但牠們卻搖了搖頭:“隻是這些,不夠。想報名,你得交出國中的所有的女性,無論老少。”
蒲甘國國君一秒都沒猶豫,便忙不迭地答應“沒問題!朕這就擬旨,讓各縣縣令配合兩位大人行事。”
有什麼樣的國君,自然便有什麼樣的官員。
為了保命,在全國抓捕女人獻給彆國上,蒲甘國原先的官吏們都表現得很積極。
但凡牠們抵抗的時候能夠有這樣的乾勁,都不至於兩天就被彆人打到都城。
畢竟蒲甘國雖小,但從邊境到都城的距離,正常趕路也需要一天。
正應了那句“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當然,在鐵錘看來,後半句說的不對。
怎麼會“更無一個是男兒”呢,這分明是他們男兒本色的體現才是。
息、塞兩國的統領坐在蒲甘國的龍椅上,當著蒲甘國國君的麵,商議簽訂了如何瓜分蒲甘國的協定。
之後,牠們象征性地向笑得一臉諂媚的蒲甘國國君打聽起蒙黑娃的父親這個人來。
雖然都知道蒙黑娃的私人恩怨是個借口,但表麵上還是要裝一裝的。
蒲甘國國君為了活命,當然立刻命人去找。
可惜,那老東西在蒙黑娃的母親蒙大丫逃離的第二年就死了。
死了這麼久,如今是真的連骨頭都不知道爛在哪裡了。
得了這並不意外的消息,兩國將領點點頭,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