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兒媳柳氏倒是衝黎巧巧友善地笑了笑,還幫忙把那條有點晃的凳子挪穩當了:“四弟妹,坐這兒。”
黎巧巧回以一笑,這才穩穩當當地坐下。借著這個機會,她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全桌,將吳家這一大家子儘收眼底。
主位上坐著的自然是家主吳多福。精瘦精瘦的,中等個頭,臉上皺紋不少,看著有些古板,話不多,隻是默默抽著旱煙,等開飯。
旁邊就是婆婆張金花,壯實的身板把衣服撐得滿滿的,麵相確實凶,但眼神掃過飯菜時,卻帶著一種當家人特有的盤算。
往下,左手邊是大房一家。
吳鐵柱,吳家長子,看著得有小四十了,麵相敦厚,帶著常年勞作的滄桑感。
他媳婦韋氏,剛才已經表達過不滿了,此刻正拉著臉。
他們旁邊坐著兩個半大小子,是他們的兒子,一個叫吳慶臨,約莫十三四,一個叫吳哲潯,十來歲的樣子,都眼巴巴地盯著桌上的飯菜。
黎巧巧心裡記起,大房還有個長子,叫吳藏海,聽說是個讀書種子,已經考中了童生,是全家人的希望,此刻正在鎮上學堂讀書,不常回來。
那可是原書裡的男主,將來要當首輔的人物。
挨著大房的是個小姑娘,是吳家唯一未出嫁的女兒,小姑子吳翠雲,十五歲了,模樣還算周正,但眉眼間帶著點愁苦和小心,大概是因為親事還沒著落。
右手邊是二房一家。
吳鐵生,吳家次子,明明年紀比吳鐵柱小,看著卻更顯老,背有點駝,沉默寡言。
他媳婦袁氏,皮膚黝黑,一臉苦相,好像總有發不完的愁。
他們旁邊坐著兩個女兒,吳彩霞和吳佩蘭。模樣都隨了娘,底子其實不差,大眼睛高鼻梁,就是曬得黢黑,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低著頭不敢看人。
再下來就是三房一家。
吳鐵根,吳家三子,長得高大,臉上總帶著笑,看著是三兄弟裡最活絡的。
他媳婦柳氏,就是剛才幫黎巧巧的那個,瘦瘦小小的,模樣清秀,人也和善。
他們旁邊是兒子吳東平,七八歲,虎頭虎腦的。柳氏懷裡還抱著個三歲左右的女娃,叫吳香荷,眼睛大大的,小臉圓嘟嘟,正啃著手指好奇地瞅著黎巧巧。
黎巧巧對上她的目光,心裡不由得軟了一下,這小丫頭長得真可愛。
最後就是她這個剛被正名的四房媳婦了。至於她那冒牌傻相公,自然是在屋裡“養病”,不來湊這熱鬨。
人到齊了,張金花開始分飯。
飯是糙米混著玉米碴子的乾飯,看著就拉嗓子。菜更是簡單:一盆清炒芥菜,幾乎看不見油花;一碟黑乎乎的鹹菜疙瘩;還有中間那一大碗飄著幾點油星的雞蛋湯,算是這頓飯裡唯一的“硬菜”了。
分飯的規矩很明顯:男人乾的體力活重,碗裡的飯堆得尖尖的,還能添。女人和孩子則每人隻有平平一碗,菜也是定量分到各人碗裡。
張金花分得很公平,但也極其苛刻。每個碗裡的菜量幾乎都用眼睛丈量過,確保不偏不倚。
輪到她自己時,她隻盛了半碗飯,菜也撥得最少。
“娘,您就吃這麼點?”三兒子吳鐵根忍不住問了一句。
張金花眼皮一抬:“咋?嫌多?那你替我吃了?”
吳鐵根立馬縮脖子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