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在伏擊點的蠱逢組織楚兵向兩處高崗秦軍發起進攻,由下而上攻擊,暫緩了射箭的危急形式。
兩旁秦軍一陣射箭後便發起衝擊,與蠱逢所引楚兵對抗。
此時的涉間見伏擊成功,圍呂澤於包圍之中,便舞動大秦刀向受傷的呂澤殺來。
呂澤受傷後,作戰依舊勇猛,但丁複、靳歙二將不願主將傷勢加深,強行令其休息,二將大戰涉間。
包圍圈內的激戰相當慘烈暫且不提,且言秦將楊熊他見伏擊成功,圍困住楚賊主將,便持一杆楊氏矛衝殺而來。
楊熊坐下戰馬竟然如履平地,片刻之間便衝至楚兵陣前。
蠱逢正在廝殺之間忽見一將衝下來,有種勢不可擋的威勢,見其雖長相麵如雪然卻動如風,一看就是家傳的武藝,正是楊熊。
二人鬥在一起,好一場廝殺。
長矛如蛇家傳學,欲立戰功進宮闕。
劍術精絕有美名,求主心切擊石裂。
蠱逢善劍術有美名,故用槊殺敵,一槊刺下,亂石穿空。
楊熊善矛槍之法,此次出戰是要揚名楊家武藝。
一個靈動飄逸,如蛇飛動,一個剛猛如虎,直進直退,出槊如猛虎下山。
兩人大戰,倒是難解難分,楊熊原本以為這些楚賊不過是鄉野走卒之人異想天開,是粗略的暴徒,誰知麵對的這位楚軍戰將居然是名士風範。
見其武藝,楊熊可以肯定這身武藝絕不是布衣之家所能自學的,定是訪過名師,學過劍術之人。
劍術是殺人之術,亦是救人之術,這劍術用在長兵器上後所具備的淩厲之風更加猛烈。
楊熊此刻再亦無法生出輕視之心,一杆長矛舞動的虎虎生風,兩人戰馬交合,廝殺在一起。
槊與矛相交,鏗鏘之聲不絕於耳,每大戰十餘回合便拍馬分開。楊熊在大戰之餘一直在觀察被圍困的楚賊主將呂澤。
見呂澤由二將護著始終未被擊殺或者生擒,便在這時楊熊便欲舍棄蠱逢,來助涉間擊殺呂澤。
蠱逢自不能令楊熊殺向呂澤,但見呂澤始終無法脫險,心中亦著急,便在此時蠱逢覺察到大地多了一份震動,因為戰馬的步伐有些許的紊亂,有一波馬蹄聲似乎從不遠處傳來。
蠱逢很清楚這馬蹄聲絕不是此刻混戰的沙場上,楊熊亦發現此等異常。
兩雙眼睛皆盯向一處,隻見一支紅色的旗幟飄揚而來,沒有嘶鳴聲,沒有喊殺聲,隻有加快的馬蹄聲。
馬蹄聲中還夾雜著戰甲摩擦的聲音。
這是一支騎兵,是而且還是輕騎,不是笨重的馬軍。
蠱逢見這支軍隊為首那將,心中大喜,隻見此將生的虎頭豹腰,麵如蕎麥,星目生輝,手提一杆魏武戟。
這人不是傅寬是誰,正是與呂澤有著深厚友誼的傅寬,此刻右手伸的直直的,握著魏武戟直接衝向秦軍。
沒有任何喊殺聲,即將殺入秦軍時,傅寬忽然左手放開馬韁,雙手持戟,突然暴喝一聲,“休得猖狂,爾等受死!”
喜歡漢室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漢室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