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人馬也發現項聲這支軍隊,立刻遣甲士前來通信,項聲這才得知乃項縣、陳縣等兵馬受命向開封趕來。
那邊聽聞來人乃項聲將軍,親自前來拜見。
具體詢問才知恒楚在集結鴻溝沿線的兵馬,臉上有一絲震驚之色,“大莫敖為何要調兵?”
“未將不知,隻知很緊急。”
項聲道,“速隨吾見大莫敖。”
雨後晴空萬裡,視野極其開闊,放眼望去隻見開封城外兵馬集結,一片蕭殺之氣。
壁壘營寨內一將肩披黃色長袍,目光迥然的檢閱士卒練兵。
開封縣令楚國稱公)走上前道,“將軍,項聲將軍到。”
項聲?怎麼會在此?恒楚聽到此消息下意識的感到不妙。
其實就在劉邦於洛陽聚集各路諸侯王,並發檄文來討伐項羽,恒楚便知道楚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腹背受敵,不僅有田橫反齊,如今還有漢王率領個諸侯討伐,曾經楚國掌控的疆域,大片已經歸於漢的掌控。
就連楚國本身的疆域也被齊、梁地彭越、南陽王陵等給攪和,當真是岌岌可危。
恒楚來不及請示項王,便立刻向他負責的沿線發布集結命令,準備阻擋劉邦的步伐。
恒楚得知劉邦兵力數十萬,他心裡沒底,知道可能阻擋不了但能阻擋一時便能為項羽爭取一點時間,爭取能破齊後及時回擊漢王。
在召集兵馬時,他和開封令和幾個副將皆一致認為不能調動陽夏駐軍,因為漢軍此時兵分三路來討伐楚已經天下皆知。
漢軍南路還是需要陽夏守軍阻擋,故而聽聞項聲縱馬而來,感到驚訝,甚至有些不詳的感覺。
“快請……”恒楚立刻道,他已經猜出發生什麼,但還是沒有將其以軍法的形式帶上來,想想他的身份,便改變態度。
軍令如山,縱是王族之人又如何,此乃楚軍鐵律,這些恒楚知曉,但他更清楚項聲乃項羽頗為看重的戰將。
重點培養的戰將。
項聲見到恒楚,一臉慚愧,“未將未能守住陽夏,請將軍責罰。”
恒楚沒有一點責罰的意思,甚至還升其為裨將,與他一起對抗劉邦的中路大軍。
麵對劉邦率領五路諸侯軍浩浩蕩蕩而來,恒楚詢問二人的意見,如何阻擋漢軍,是主動出擊還是堅守。
恒楚、項聲、留公旋、周將軍展開一番討論。
拋卻北路和南路軍,劉邦所親率兵馬包括各路諸侯多大三十餘萬,兵力懸殊太大,留公旋認為不應戰,當深挖壁壘,堅守為主。
隻要能阻止其軍,為楚霸王爭取時間即可,這是留公旋的意見。
項聲沉默,他沒有第一時間發表看法,麵對南路十萬大軍他都沒有阻擋住,還差點搞的全軍覆沒。
其實在一些比較重要的關隘設壁壘阻擋入侵之軍效果是各不同的,具有天險者,加上人工壁壘甚是可以憑兩三萬人阻擋十幾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