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從將軍到右司馬,是升還是降
那黑壓壓的一處,乃招降的吏卒。
看到他們,靳歙眉頭一皺,長出一口氣,見右司馬陳胥向他這裡走來,問道,“如何?”
陳胥歎息道,“可惜,邢說之左右司馬奮力廝殺,令邢說逃脫。”
邢說的逃脫似乎在靳歙的意料之中,抓都尉難,但抓一軍之將較難。
陳胥道,“除靳都尉身得其都尉二人,司馬、侯十二人,尚有降吏卒四千一百八十人。”
靳歙有些微驚,“幾何?”
陳胥知道這個數字是比較敏感的,處理不好,一旦嘩變就極為危險,“共計四千一百九十四人。”
靳歙倒吸一口氣,他知道這個數字的含義,這近五千人常是一個都尉所引之兵力。
在一支隻有數萬的軍隊中,一將之下也就三四個都尉,比如兩萬人下設四個都尉分領,每個都尉就負責五千人。
五千人的兵馬說少不少,說多不多,但有時會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可以扭轉戰局,不可不謹慎。
陳胥道,“降卒眾,如何處置?”
靳歙道,“歙不敢獨斷,吾去請示漢王,請右司馬嚴加留意降將吏。”
陳胥一臉嚴肅道,“陳都尉大可放心。”
四千多的吏卒,靳歙不敢獨自處置,畢竟現在乃非常時期,稍有不慎就會烙下後遺症。
對付降卒和降將的事情,靳歙直接推給劉邦,在這上麵靳歙還是非常佩服劉邦,能夠馭將,能夠識人。
看走眼的時候隻是少數,而且看走眼的往往是生活多年的人,知根知底的人,壓根不會懷疑。
可對於不太知根知底之人,劉邦的眸光還是很毒的。
話說靳歙乃都尉,為何對一右司馬如此客氣。
現在說說漢國內的司馬和都尉之間的關係,從大漢後來的品階上看,都尉似乎高於司馬,秩比兩千石。
郡守級彆的是兩千石,故而兩千石又為郡守後期改為太守)的彆稱,因為郡守俸祿為兩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
都尉即郡尉,乃一郡之武職。管一郡者,設郡守,其下郡監,郡尉,郡監漢不常設,一郡中便是郡守和郡尉,分掌民政和軍事。
在劉邦打天下時,一郡不常設郡守,尚未到大行治理天下的時候,正在爭奪天下時常設郡尉即都尉代替郡守為一郡最高官職,比如隴西都尉酈商。
那麼回過頭來看司馬之職,在劉邦為漢王的期間,隻有左司馬和右司馬,並沒有將領擔任司馬的記錄。
這如同後來隻設立左丞相和右丞相,不設相國一樣,劉邦麾下隻有右司馬和左司馬。
截止此時,漢軍中任過左司馬的有曹無傷、陳賀、孔聚、唐厲,四位,除去叛變被殺的曹無傷,那麼漢軍中目前隻有三位左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