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步兵分割紛亂的西魏車騎,漢騎兵進行衝殺,並對漢魏卒進行砍殺,西魏軍紛紛投降,大敗馮敬軍。
在馮敬思考是否要以死殉國時,灌嬰的戰馬已經飛快向韓信的大軍中傳遞。
韓信親率大軍已經來到安邑城外,正在安營紮寨,欒說收到灌嬰的戰報,立刻向韓信傳達。
欒說道,“騎將灌嬰,請示是否斬首西魏騎將?”
這個大破西魏車騎的消息,給漢軍的中軍帶來前所未有的士氣。
彭城大敗的陰影隨著曹參、灌嬰兩場大的勝利,已經煙消雲散。
漢將陳豨建議斬殺西魏軍騎將馮敬,以壯軍威。
不過立刻遭到另一個人的反對,那就是高邑,高邑認為不能殺,殺敵將的確可以壯軍威,但無疑使得諸多西魏戰將人人自危而死戰,而且斬將的悲痛也會化為西魏軍的戰力,非常不利。
說到最後高邑還加了一條,那就是馮敬乃漢將馮無擇之子,殺其子終歸不好。
高邑本與宣虎一同協助曹參在臨晉布置疑兵,並負責吸引西魏主力,使得曹參搶渡河水,在東張的方向登陸,又重走一遍韓信的“聲東擊西”的疑兵之計。
高邑吸引西魏丞相周叔使得曹參在東張大破孫遫,即便周叔去援助已經為時已晚。周叔離開後,高邑迅速占領蒲阪,之後他自己麵臨一個選擇,那就是繼續隨曹參軍攻打西魏,還是獨立領軍戰西魏,進而立功向大將軍韓信表明心跡。
高邑跟曹參一樣都是資格很老的戰將,很早就跟著劉邦混,如今曹參成為一路大將,拜假左丞相,而他高邑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將軍,手下沒有多少兵馬。
繼續跟著曹參,征戰魏地,那麼所立之功大多會加在曹參頭上,這不是高邑所想要的。
於是他向宣虎言,要向大將軍韓信複命,詢問是否與他一起率兵去,宣虎沒有猶豫,選擇拒絕,他選擇率兵追趕曹參,與曹參會合。
宣虎率領的是河南軍,他能作為河南將軍,掌握河南王的軍隊,曹參幫了不少忙,果斷選擇繼續隨曹參這一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宣虎知道曹參雖然受韓信製約,表麵上是征伐西魏的裨將,從拜韓信為左丞相,曹參為假左丞相的安排看,他隱隱看出劉邦的另一層意思。
左丞相是個不小的官職,僅次於丞相蕭何,但卻又安排一個假左丞相,這一安排有點耐人尋味。
蕭何既然是丞相,下麵要設助手,可為左右丞相,拜韓信為右丞相,曹參為左丞相,也是完全可以的。
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宣虎尋思漢王劉邦一定是沒有完全放心將軍權交給韓信,而是一分為二。
韓信如果在征伐諸侯王的過程中,有所小動作,或者作戰不利又不聽王令,那麼假左丞相會立刻變成左丞相,取代韓信。
這是劉邦留的後手,不得已才會啟用,宣虎猜到這一層,認為征伐西魏的其實是兩路大軍,名義上受韓信節製,故而選擇繼續向曹參靠攏。
高邑見宣虎心有所屬,便不再耽擱,立刻率軍向韓信親率的人馬靠攏。
這個舉動,韓信自然看得出是何意思,認為高邑是個真正能如臂驅使的戰將。
韓信選擇聽從高邑之言,“漢伐西魏,乃西魏王背信棄義在前,漢軍討伐魏豹,而與魏將、魏民無關,傳吾大將令,西魏將棄暗投明者,一律不得斬殺。”
安邑城內,大殿之上,魏豹一身甲胄,魏郎奚意阻止道,“大王,當坐鎮安邑,不可涉險出戰。”
魏豹很生氣,“孫遫大敗,寡人在安邑,如今韓信突然襲擊安邑,馮敬又戰敗,寡人尚能安然端坐於大殿乎?”
喜歡漢室風雲錄請大家收藏:()漢室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