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笑著看向楊傑,道:“想必將軍也知曉,移民人口越多,將軍獲利越大,可兩廣人口有限,不知將軍有何籌劃?”
“當然,咱們堅持的可是長期主義。”
楊傑拿起銀杯,一口悶下,笑道:“在下在各府乃至桂林都有不少朋友,隻要在下鎮守南關,袁兄就不必為移民發愁。”
“哈哈,楊兄的手段的確令人佩服,不過我還有一計,給楊兄和主位說道說道。”
“請袁大人賜教,我等洗耳恭聽。”
很快,大殿內便鴉雀無聲,不論是海防代表,還是明軍將校,齊刷刷地放下筷子。
“很簡單,開源節流!”
袁彬站起來,朗聲說道。
“如今限製我們的是兩廣人口,廣西戶籍人口二百餘萬,戶籍之外人口沒有精確統計,即便往多裡算,全省至多有五百餘萬人。”
“廣東人口雖略多一些,可遠水難解近渴。”
“而單一個安南,人口就有六七百萬,占城、高棉、瀾滄、暹羅……乃至南洋的婆羅洲等地,需要大量人口前去開發!”
“這種情況下,把兩廣乃至華南,全部人口填進去,恐怕都不太夠!”
“那怎麼辦呢?等待人口自然增長,徐徐圖之?”
“當然不是!”
“處女地在那裡,你不占領就有彆人占領,你不開發就有彆人開發!”
“先祖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如今那麼多無主荒地,不去占領便對不起華夏先祖,對不起後世子孫!”
袁彬一席話,慷慨激昂,極具感染力。
雖然在座明軍軍官都知道對方是什麼“蘭芳國”人,但眼見對方身著華夏衣冠,動輒民族大義,雖然二者是因為利益聚在一起,此刻也不免受到幾分觸動。
“辦法,自然有。”
“從源頭開始,提高人口數量。”
“大明有多子多福之傳統,尤其是在廣袤鄉村,如果家裡男丁不足,如果家族人丁不旺,什麼結果,大家都清楚。”
“所以,各家各族都想儘可能多一些人口。”
“但是,人口不是想增加就增加的,困擾各村各家族,乃至桂省和大明人口數量的,不是什麼丁稅賦稅,而是許多娃娃根本養不活!”
“單說一個生產,對產婦而言,如過鬼門關,嬰幼兒出生夭折,更是不知凡幾。”
“哪怕官宦世家,乃至深宮大內,同樣受此困擾。”
“這些,想必大家也清楚。”
袁彬環視在座明軍,隻見這些鐵打的漢子,許多人的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甚至難過的表情。
就連楊傑的臉色也黯淡了下來。
“袁大人,不瞞您說,我三房太太去年生了個小子,可是不滿十日就夭折了……哎……”
“不知大人您能否解決這一問題?”
袁彬堅定地點了點頭。
沉聲說道:“當然。”
喜歡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請大家收藏:()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