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朝堂之上,於謙堅持迎回太上皇,才能重開榷場。不過,於謙這一提議,讓剛剛即位的朱祁鈺暗暗不爽。
我才當上幾天皇上,龍椅屁股還沒坐熱呢,就想讓我皇兄回來?
那我怎麼辦?
你難道不知道堅持迎回徽宗欽宗的嶽飛的故事嗎?
不過朱祁鈺也隻是想想,他不是完顏構,就算心裡不高興,卻也不會報複於謙。
更何況,離了於謙,他擔心自己可能就是下一個瓦剌留學生了。兄弟一起去留學,那想必十分精彩。
瓦剌的提議充滿誘惑,經過幾次大戰,明廷也意識到瓦剌士兵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當然,瓦剌更有同感。
議和,也是明朝的需要。
因此,在朱祁鈺的策動下,朝臣們除了於謙完美避開了迎回朱祁鎮的要求。他們迅速達成共識:答應瓦剌,重開榷場!
隻是,榷場如何重開,這門門道道可就多了。對開放時間、交易物資、交易數量、商人數量、證明文件等等,榷場有嚴格要求,手續十分繁瑣。
這些要求給雙方交易帶來極大不便,不過經濟封鎖不是主要原因,在很多文臣眼裡,這些條條框框,象征著天朝威儀!
而象征天朝威儀的東西怎麼能輕易讓步呢?賞賜是一回事,榷場交易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朱祁鎮之前對李實提出的,幾乎沒有限製的榷場交易,讓朝臣們十分抵觸。
不過,瓦剌使臣事先“攻克”了禮部、鴻臚寺、戶部不少“大人物”,再加上朱祁鎮的口諭,倒也不是不可能。
於是,雙方就開始了漫天要價,坐地還錢。而城外,瓦剌與明軍則相安無事,開始了大明版的西線無戰事。
然而,南方諸省的藩王護軍已經陸續北上,而大運河上南直隸的軍隊也在陸續抵達京師。再加上天氣一天天轉涼,其實,就算京外無戰事,也持續不了太長時間。
農曆十月一日,經過反複拉扯,雙方終於就賜封號官爵、定貢額、議貢期貢道、議立互市、議撫賞之費、議歸降、審經權、戒矯飾等各項協議達成共識。
十月二日,景泰帝朱祁鈺準奏,封瓦剌部首領綽羅斯·也先為順義王,賞賜印信、蟒袍、綢緞等物,其餘瓦剌大首領也均有封賞。也先等人上表謝恩。
形式上的流程有了,接下來的進度就快了。
十月三日,景泰帝發布詔書,主要內容如下:
大明重新開放十一處榷場,雙方可交易除軍械、火藥外,包括馬匹、鐵器等一切物資。大明對榷場課稅,值百抽五,順義王享受一分分成。
大明允許瓦剌在京開設商鋪,允許瓦剌商人前來中原經商,前提是已為大明納稅一千兩以上;瓦剌允許商人出關貿易,前提是已為大明納稅五千兩以上。雙方商賈出入草原或者中原,可根據各自路引與納稅證明在榷場辦理手續。
大明允許與瓦剌開通驛站,以便雙方信息溝通。
詔書內容,其實是這些天雙方談判的結果,瓦剌方麵當即接受了這道詔書,因為今年已改元景泰元年,因此該和議又被稱為景泰和議。
除此之外,雙方還達成了一個沒有留下文字的隱秘共識,那就是太上皇朱祁鎮暫不返京,太上皇北狩期間,瓦剌方麵有責任有義務保證太上皇絕對安全,以及提供符合太上皇身份地位的禮遇。
雙方,似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喜歡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請大家收藏:()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