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千營_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章 三千營(1 / 2)

朱祁鎮帶著人馬,回到了海參崴。

大軍還沒到,老村長帶著兒子和村民們,遠遠出村迎接。當村民們看到連綿不絕的隊伍,垂頭喪氣的李朝戰俘時,所有人張大的嘴都能吞下一顆雞蛋。

到了海參崴,才算是真正到了家。朱祁鎮終於鬆了口氣,眼下,終於有時間,來處理各種庶務了。

第一件事便是戰俘安置問題。不同戰俘,要區彆對待。

首先是家破人亡的三千野人女真,這些人和李朝是生死大仇,自己又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朱祁鎮決定結合大明原有框架,並吸收奧斯曼帝國的速檀親兵之長,重建三千營,日後,這將是他戰力最強,忠誠度最高的部隊。

其次是其他的野人俘虜,朱祁鎮對他們沒什麼感情,也不怕他們的仇恨。這些人將留在海參崴繼續建設。

眼下,海參崴附近又發現了煤礦,有煤有鐵,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另外,港口需要不斷建設和維護,城市眼下隻是大框架,距離全部落成還早得很。造船廠的產能也有極大提升空間。

即便這些活都乾完了,附近有的是森林沒有開發,有的是沼澤可以建設成良田,活是永遠乾不完的,能把活乾完,隻能說明你沒有發現問題的眼睛。

野人的力氣也是力氣,不能白白浪費。

第三,則是李朝的俘虜了。

這些俘虜絕對不能大批留在海參崴,這是底線。

李朝俘虜被仔細篩選,讀過書的,會漢語漢字的,大概有100餘人,全是將官或基層小軍官。

會漢字的,倒是更多,不過既然不會漢語,在朱祁鎮看來也沒有利用價值。

這一百餘人,朱祁鎮決定分給海參崴和老趙家各十來個,作為這些地方文盲們的啟蒙先生。主要任務是幫助徽宗欽宗的後代重新變成漢人,以及給白紙狀態的野人士兵啟迪文化。

其餘的則要帶回和林,讓他們教瓦剌孩童讀書識字。

瓦剌缺少老師,朱祁鎮本想從關內搜羅一群落地酸秀才,眼下卻不用再忙活了。

老師隻能教學生識字,讀四書五經,灌輸理學以及忠君觀念,倘若敢說些有的沒的,甚至暗戳戳攛掇學生造反,朱祁鎮警告他們,一旦發現,立刻淩遲。

想必這些軟骨頭是不敢的。

李朝的其他俘虜,則是帶到和林附近的礦山上修路。就在這幾天,朱祁鎮接到袁彬來信,說和林的鐵礦率先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東西,工匠們管它叫做鐵軌。

這種東西很神奇,兩根細長軌道平行排列,下麵是一排排枕木,再下麵則是夯實的泥土。

這玩意可了不得,鐵輪小車在上麵非常省力,哪怕七八歲雉童,也能拉起上千斤貨物!

朱祁鎮十分高興,這不就是鐵路的雛形嗎?當初工業革命之前,鐵路也是最先在煤礦、鐵礦被發明的。

於是,朱祁鎮當即決定,這些李朝戰俘回去之後,除了下礦井,還可以修鐵路。

首先是和林到庫倫,在這兩個主要城市之間試試水。接下來,就可以嘗試和林到宣府薊鎮,直接便利草原與中原的溝通。

再之後嘛,自然是修道京師的。就算蒸汽機沒發明出來也沒關係,用牛、用馬,總比眼前的牛車馬車以及駱駝要強得多。

在海參崴休整幾日,大軍滿載收獲,押送俘虜,開始班師。

大軍班師耗日持久,朱祁鎮仍舊是最後一批,他先後去鹽場和造船廠看了看,鹽場的鹽已經曬出了十幾萬斤,而在造船廠,第一批10艘船已經僅剩下內艙作業,很快便能下水。第二批30艘船也開始了建造。


最新小说: 老爸,魔都大小姐怎麼全是病嬌啊 綜影漫鹹魚躺平了 矢車菊魔女 無解之道 總華探長死了,我是港警一哥! 新婚立規矩?砸婚房改嫁年代大佬 錦鯉小仙女的人間日常 離婚OK啦,但公公婆婆必須歸我 妃惑宮城之鳳華絕代 我去明末救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