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陳定手書一封,陳到派出淩操擔任汝南水師主將,
而黃祖在同陳風溝通後換回了黃射,江夏和汝南廬江三方仿佛再次恢複了平靜。
汝南,廬江全軍退出江夏,江夏不再想著報仇。
遠在南陽的孫策收到了陳到送來的戰利品,默然無聲。
孫堅陣亡,袁術上表朝廷以孫賁為豫州刺史。
但不甘寂寞的袁紹又舉薦了郭貢為豫州牧,二袁的紛爭仿佛要馬上開始了一般,然而袁術經營豫州許久。
而袁紹又忙著和公孫瓚爭奪北方控製權,郭貢無力抗爭,名不副實,看似轟轟烈烈的一場鬥爭就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
袁術為了吞食孫堅的遺產也沒有進一步的大動作。
孫策代替其父成為了袁術新一代打手,而之前的老將程普幾人被分開放進了各軍之中。
孫家殘餘的一切力量仿佛消化殆儘一般。
陳到也已經將滿月的長子及荀彩接到了廬江,仿佛在一步步的脫離汝南一般。
時間很快來到了189年。
曹操投靠依附袁紹,進兵青州,同青州刺史單經,劉備,陶謙大戰。
曹操擊敗青州黃巾,收編青壯,成立青州軍,打敗單經劉備三人,袁紹大為欣喜,表曹操為兗州牧。
洛陽,司徒王允以美人計離間呂布董卓,最終釀成了子弑父,迎娶小媽的人間慘劇,而後郭汜李傕殺入長安。
王允身死,呂布出逃並州。
大樹底下好乘涼,陳到依然不緊不慢的呆在廬江,由徐榮訓練騎兵,甘寧訓練水師,無人知道也無人在意陳到現在有何底牌。
但身處亂世又哪來那麼多平靜日子,一紙調令,陳到再次離開廬江。
原因是公孫瓚同袁紹的戰爭愈發激烈,而公孫瓚開始隱隱處於下風。
又因為二袁因豫州一事積怨已久,袁紹結盟荊州劉表牽製袁術,公孫瓚結盟徐州陶謙牽製兗州曹操。
袁術需要出兵打破平衡。
所以袁術決定出兵兗州,北上支援公孫瓚。
但袁術在南陽被劉表牽製,便隻能派陳到出兵。
袁術以沛國陳風聯合陶謙威脅東郡,自己坐鎮南陽扼製劉表,讓陳到從兗州出兵。
陳到輕裝簡行,由許褚帶一千騎兵護送,前往潁川。
這裡有袁術征召的三萬大軍,柳豐,徐晃一一在列。
此次進軍兗州,袁術表陳到為破虜將軍,由豫州各郡出兵,陳到統帥。
再次統領大軍,看著麵前一摞軍務,陳到有些後悔沒有帶一個隨軍軍師了,但是荀攸和戲誌才都在忙,汝南的荀彧三人自己又不方便伸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