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管製鐵料,普通百姓日常接觸最多的鐵器就是農具和菜刀。用鐵料做成甕,張老憨他們連做夢都沒夢到過。
“親娘咧,這玩意能咋做?”
“是咧,鐵疙瘩怎麼變成甕?一般的火奈何不了鐵呀。”
初永活到三十歲,在鐵礦上摸爬滾打十來年,對鐵家夥最熟悉不過。
“簡單,隻要做出模子,再把鐵化成水,澆灌到模子裡,冷卻之後,敲掉模子,自然而然就成了鐵甕。”
沈寄風低落的心情為之一振,他去過工部的鍛造司,宮裡很多香爐就是這麼造出來的,既然香爐可以,鐵甕自然也可以。
“初永,普通炭火應該不能把鐵化成水吧?”
“不能。”不知不覺,初永來到了人群之前,“石炭才行。”
未等沈寄風發問,初永接著道,“巢縣的鐵礦可以,那裡有高爐,所有東西都是現成的,隻需要額外做好模子。”
“隻是,屬下不知道,用鐵製成的甕,對煉銀是否有影響。”
沈寄風把目光轉向張玄同。
“完全不影響,如果真能如初管事說的澆築成型,密封性會比陶甕更好。”
巢縣隸屬汴京,而鐵礦明麵上歸工部管轄,但實際也歸京兆府,工部不給沈寄風下絆子就不錯了,想讓他們幫忙,一定會推三阻四。
擺在眼前隻有兩條路,要麼是京兆府,要麼是元昌帝。
京兆府尹古今的大名,沈寄風如雷貫耳,不為彆的,隻因為古今和她同樣的摳門,不,在古今的摳門麵前,沈寄風也要自愧不如。
古今最有名摳門的例子是,元昌帝過生日,京城各個衙門府邸都要送禮物表達心意,禮物不拘大小,甚至為了避嫌,大家都會選擇比較廉價的禮品。
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古今大人提著麻繩捆著的一把鹹魚,連個牛皮紙都沒舍得包,就這麼堂而皇之地送了上去,美其名曰金水河裡的野生小魚乾,陛下食之可憶苦思甜,時刻把百姓的日子掛在心間。
按照古今一斤豬油吃半年的作風,明明是不舍得花錢才去河裡撈魚,僅僅因為說了幾句話,不僅沒被訓斥,還贏得了元昌帝的獎賞和汴京城第一清官的美名。
古今的這把小魚乾,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巢縣在西京和汴京城之間,隻需稍微繞一點路。
沈寄風決定先去京兆府會一會這個同道中人,順路回家再看看阿樸。
初永卻有不同意見,“郡主,模子是關鍵,澆築不一定會一次成功,我們需要多準備一些,您回京城打通關係,再回來取模子,一往一返輕則四五天,慢則七八天,咱們耽誤不起,而且模子是陶土做的,在路上要特彆小心,防止碎裂。”
“可是我不回去,誰去找古今?”
“小郡王。”初永輕聲道,“一旦古大人同意,郡主押著模具直接去巢縣,這才是最省時的做法。”
沈寄風思索片刻,馬上改了主意,“不,模子製成後,直接押送到鐵礦,古今不同意,還有皇爺爺,無論如何,我都要把這事辦成。”
她轉頭又對張玄同和陳三裡道:“從陶甕變成鐵甕,你們的設計圖可能需要變一變,先前考慮到黏土易碎,陶管是額外加上的,如果換成鐵甕,是不是能連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