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濤溝後山那場大火留下的創傷,遠不止焦黑的土地和空氣中久久不散的糊味。
家屬院裡,往日歡快的勞作氣氛被一種沉悶的壓抑取代。
姐妹們看著半山腰的狼藉,眼神裡滿是心疼和迷茫。
半年的汗水,眼看就要有收成,卻一夜成空。
沈令寧站在廢墟前,秋風吹起她額前的碎發,露出光潔卻寫滿堅毅的額頭。
她彎腰,抓起一把混合著灰燼和焦土的泥土,攥緊,又緩緩鬆開。
“令寧……”
孫大娘的聲音帶著哽咽:“這……這可咋辦啊……”
“還能咋辦!”
劉金鳳紅著眼圈,語氣卻硬:“哭有啥用!咱再種!我就不信了!”
沈令寧轉過身,臉上看不到淚痕,隻有一種沉靜的力量。
她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大娘,金鳳姐,大家說得對。哭沒用。山燒了,但人還在,手藝還在,心氣就不能散!”
她立刻行動起來,展現出驚人的冷靜和規劃能力:
1.清點損失,安撫人心:組織人手仔細清理火場,將還能搶救的茶苗小心移栽;對受損嚴重的家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穩定大局。
2.變廢為寶:她發現大火燒過的土地變得異常肥沃草木灰效應)。
她立刻決定,利用這片焦土地,搶種一季生長周期短的蘿卜、白菜等冬菜,既解決部分口糧蔬菜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土地不閒置,讓大家有活乾、有盼頭,維持住集體的凝聚力。
3.另辟蹊徑:茶葉短期無法恢複,但廣交會的邀請函已經到了,絕不能錯過!
她將目光投向未被火災波及的野桂花林和保留下的部分菊花田,以及倉庫裡幸存的茶籽和皂角。
“茶葉不夠,我們就主打‘香氛’和‘清潔’!”
她做出決策:“金桂紅茶產量減少,就做精品!桂花皂、菊花皂、茶籽洗粉加大生產!還要開發新產品!”
‘媽媽,花花好香……甜甜……’
福寶在玩鬨中無意揪了一把野桂花遞給沈令寧。
看著女兒純真的笑臉,聞著那濃鬱甜香,一個念頭擊中沈令寧——為何不將桂花直接融入食物?
她帶領姐妹們,用古法熬製出濃稠剔透的桂花蜜,又試著將桂花蜜融入簡單的發糕、米糕中,做出帶著天然桂花清香的桂花糕。
口感或許粗糙,但那天然的花香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堪稱頂級美味。
同時,她改進皂角洗粉的配方,使其更細膩,用簡陋的紙袋包裝,貼上“鬆濤溝”手寫標簽。
周衛國調動關係,找來一些廢舊木料,大家親手釘製了幾個簡陋卻結實的包裝箱。
沈令寧將有限的精品紅茶、各式香皂、桂花蜜、桂花糕、茶籽洗粉精心組合搭配,分成不同的展品套裝。
每一份產品,都凝聚著鬆濤溝人在災難過後不屈不撓的心血和智慧。
長安,首屆廣交會現場。
曆史架空哈,大家不用代入,真實的廣交會一直都是在廣州舉行的哈。同時期長安是舉行過類似的展銷會,但規模上不如廣交會。)
人頭攢動,喇叭聲、交談聲、各地方言混雜在一起,空氣裡彌漫著各種商品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