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_三國之謀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謀伐 > 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

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2 / 2)

但要考慮到,這是漢朝。

漢朝傳承儒家法統,以孝治天下,從西周薑子牙留下的《太公家教》當中就汲取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

荀子定下“天地君親師”,被董仲舒強化為“三綱五常”,成了漢朝儒生必須遵守的紀律。

因此在儒家學之中,老師是像父親一樣的存在,連皇帝都不能免俗。因為他如果想要當好這個皇帝,就首先得向天下人做好表率,表示自己是一個孝順的人,才能維護好形象。

像今年剛剛去世的司空張濟,在168年漢靈帝剛剛繼位的時候,被太尉楊賜介紹給漢靈帝當老師,從那以後,就一直受到漢靈帝的尊敬。以布衣之身,短短11年之內,就一路青雲直上,到了三公之一的司空位置。

而且他這個司空還不像漢靈帝朝彆的官員那樣升遷頻繁,一待就是五年,從179年一直到184年今年去世,都沒有變動過。

在張濟死後,更是賜關內侯,再封其子張根為蔡陽鄉侯,榮寵不衰。

還有太尉楊賜,同樣也是帝師之一,這位跟張濟比起來,都可以算是天降猛男。

公然頂撞漢靈帝,痛斥漢靈帝賣官鬻爵,收斂私財,黃巾起義後,在朝堂上和漢靈帝爭辯,把漢靈帝氣得不行。

然而漢靈帝每次生他的氣時,就找借口罷了楊賜的官,但過後不久,又給他恢複,如果在他罷官之後,原來的官職被人頂替了,那就給他另外一個三公九卿的位置。

除了衛尉和宗正沒乾過,這位仁兄幾乎在三公九卿上轉了個遍。

最嚴重的一次,是楊賜上書彈劾漢靈帝幾個寵臣,張讓趙忠樂鬆等人,漢靈帝十分生氣,於是就把蔡邕給流放了......

蔡邕估計當時候就一頭問號。

要知道蔡邕那時是卷入了另外一場事情,被酷吏陽球誣陷。漢靈帝自己也知道他冤枉,還讓他上書陳述一下被陷害的經過,並沒有打算迫害他的意思。

結果剛好楊賜在這個時間點觸了漢靈帝黴頭,又想到蔡邕以前也經常直言勸諫。治不了師父,還治不了你蔡邕?

於是就找借口把蔡邕給流放到了朔方......

楊賜雖然當時候也被罷了官,丟到太學去教了幾個月書,但同年12月,漢靈帝就親自去太學又把楊賜請出來,尊為國三老,繼續做九卿高官。

如此多“劣跡斑斑”,這要是換了其他官員,不是漢靈帝的老師,恐怕屍體都涼了。

從這裡也能看出,古代特彆是漢代儒學最正統的年代,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因為他教過你多久的書,也不是你們有多少感情,而純粹就是一旦有師徒名分,那你就必須要把他當父親一樣尊敬。

盧植在十年前教了劉備一年書,以現代人的眼光,恐怕早就把這個師父忘到了九霄雲外。可在當時人的眼裡,你要是敢忘了自己的恩師,那就是不孝順,是品德敗壞之人。

不孝順的人犯的罪名,可比殺人罪嚴重得多,不僅要坐牢,還要被所有人歧視。

以後世的刑法來看,顯然難以理解,但在漢朝的確是這樣。

陳暮苦口婆心勸道:“大哥,並非是在盧將軍危難時刻而去,而是我料定張角不敢和盧將軍正麵打。必定據城而守,張角在巨鹿等地經營多年,城池內糧草眾多,攻城之戰絕非一朝一夕就能打完。如今皇甫義真將軍兵少將寡,戰事必然不順,正需要你的幫助。”

劉備生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因為他知道自己能走到現在全憑四弟的謀略,所以不會對陳暮有什麼意見,但在這件事上,他十分固執己見,搖搖頭,心平氣和地說道:“四弟,此事背離師道,必不能行,請勿複言了。”

“可大哥該明白,如果大哥能南下去潁川,則能幫助皇甫義真將軍破敵,又是大功一件。等平定了潁川黃巾賊,再回豫州,助盧將軍大破張角,數件功勞加於身,刺史之職可期矣。”

陳暮這個策略,又是一個打時間差的辦法。

在他的記憶中,盧植軍一開始順風順水,三萬大軍攻城拔寨,連破張角數座城池,打得張角潰不成軍。

但在廣宗卻被攔住,曠日持久達兩個月,到六月份左豐來索賄,都還沒有擊破張角。

而皇甫嵩那邊戰事一開始不順利,現在還被圍困在長社,要到五月份夏季來臨,火燒長社,才能夠擊敗波才部隊,完成在潁川的逆轉攻勢。

所以現在離開盧植,前往豫州的話,剛剛好趕上這場大戰。

皇甫嵩吃肉,劉備撈點湯喝,功勞不斷積攢,再加上陳暮藏了一筆私房錢準備買官,就是將來加官進爵的資本。

如果能跟著皇甫嵩擊破了豫州黃巾賊,差不多已經是七八月份,到時候盧植已經被撤換,董卓兵敗,就又能跟著皇甫嵩北上撈擊破張角三兄弟的功勞。

這幾乎是一條立功的完美康莊大道,時間線把握得極好。

因為冀州和豫州,其實就是後世的河南和河北,兩地並不遙遠,從邯鄲到許昌也不過300多公裡距離,如今四月份從豫州出發,五月份就能到,時間剛剛好。

到時候有了南擊豫州黃巾,北破冀州黃巾這兩份大功,再加上向西園捐獻財產,以劉備的年紀,做千石相國或者兩千石太守不太可能,但撈個六百石刺史,沒準還真勉勉強強可以做到。

然而劉備依舊不肯,站起來道:“好了,四弟。連日奔波,你已經疲倦,去休息吧。黃巾都尚未破,何談加官進爵之事,此事以後再議吧。”

陳暮就不說話了,沒辦法,很多時候就算你製定的策略是正確的,但這不符合古人的價值觀,人家自然也不會去做。

就好像曹操明明已經大勢在握,掌握了大半個北方,手下群臣紛紛向曹操勸進,但曹操依舊不願意廢獻帝自立,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這其實就是古人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因為曹操把自己定位為匡扶漢室的周文王,所以他哪怕人臣之位已到極點,依舊想要保留名聲。即便明知道自己死後曹丕會做什麼,隻要自己生前沒有篡逆,那他仍然是大漢的忠臣,在對漢朝儘忠這件事上,沒有任何汙點。


最新小说: 仗劍尋仙錄 時空禦靈:星辰時空傳奇 狩獵1979:我帶全家頓頓吃肉 我家小狼狗 重友,輕色 重生救贖之路 九叔:洞天福地,種田百倍返還 混沌天訣 登雲天 武道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