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片刻,曹操渡河而來。
陳暮和張飛不得不下馬過去,到河灘邊迎接曹操。
靠近過去,來到近前看到曹操模樣,讓人不得不讚一句長相的確當得起威風凜凜四個字。
隻見此人細眼長髯,看起來約三十上下,麵目紅潤,披風翻飛,不怒自威。
在曹操的身邊還有另外一高大威猛的漢子,麵如紫玉,目若朗星,提著一把約九尺長的環首大刀,看身材就知道非等閒之輩。
陳暮裝作不認識他們,上前拱手行禮:“北軍中郎將帳下中郎官陳暮,見過都尉。”
“我為騎都尉曹操。”
曹操坐在馬上打量著他,說是軍官,卻不穿鎧甲也不佩兵刃,一身儒生打扮,倒是稀奇得很。
陳暮心裡有了準備也不驚訝,鎮定問道:“不知曹都尉喚我何事。”
“聽聞汝部為盧中郎將遣去豫州的援軍,恰好我為朝廷軍馬,如今豫州黃巾猖獗,兵凶如火。我見你部人少,想邀請你兵合一處,一齊進軍,方便照應,陳中郎是否願意?”
曹操露出狡黠的笑容。
按官職,騎都尉秩比兩千石,北軍中郎官秩比六百石。按人數,他有五千人,陳暮隻有三千人。
兵合一處,肯定就是以他為主。
到時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攻打黃巾軍獲勝之後,攫取的功勞怎麼可能會對半分?
最重要的是曹操還是以陳暮兵少為借口,一片好心。
到了戰場上,陳暮不僅要幫他白打工,還得承曹操的情。
一頓操作猛如虎,換了不明就裡的人,沒準還真對他感恩戴德。
隻是陳暮早就識破了他的伎倆,一臉為難道:“一齊進軍倒也無妨,隻是我部為客軍作戰,沿途地方沒有朝廷指令,不供應我軍糧草,所以我急著要去找皇甫將軍索要軍需。若是跟了都尉,我軍就得餓肚子......”
說到這裡,陳暮一臉期盼地看著曹操。
你想讓我給你打工,那我就找你要糧草,而且保證我軍一個個都是大肚漢,飯量是常人的一倍,吃都吃窮你。
曹操臉色一滯,他的軍需也都是地方提供,一路從洛陽過來,由沿途的緱氏縣、京縣、密縣等地給予糧食,到新鄭的時候食物剛吃完,才從新鄭令那領了糧草,還沒捂熱就要分出去?
不過想到長社已經離得不遠,到了皇甫嵩帳下,找皇甫嵩要物資也不是不可以,用一點糧草換一群打工仔血賺不虧,於是咬牙道:“吾來提供。”
“那真是太好了。”
陳暮一臉喜悅的表情,又說道:“剛巧我軍兵刃不足,箭矢短缺,若都尉有多餘的器械,可否......”
“不行,我部的兵刃箭矢也沒多少。”
曹操毫不猶豫拒絕。
開玩笑,糧草到了皇甫嵩那還可以補充,軍需這麼重要的東西他自己也沒多少,分出去的話,自己麾下的士兵怎麼辦?
“那真是可惜。”
陳暮搖頭惋惜道:“等到了長社,我就隻能去找皇甫義真將軍,帶領隊伍投入到他的帳下,不然我部的後勤是個很大的問題。”
曹操皺起了眉頭。
他之所以想拉陳暮入夥,原因是因為他並不想融入皇甫嵩和朱儁的帳下去。
古代軍隊打仗都有主將次將末將之分,主將不僅僅隻是將軍的稱號,按照後世的說法,其實就是元帥,就是三軍統帥的意思。
比如漢武帝打匈奴,主將是衛青。所以著名的漠北大戰,衛青就是元帥,由他統領全局,帶各路將軍打仗。
隻是兩漢時期,“帥”這個字還沒有衍生出“元帥”這個含義,因此以將軍代之。
如今朝廷出征,三路兵馬,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就是三路主帥。
他們三人的兵馬是單獨列出來,地位相等,立下的功勞也由他們分配,都有向朝廷奏功的權力,自主權非常大。
而如果融入他們的帳下,那就要受到他們的節製和統帥,立的戰功也會被他們分潤走。
因此曹操就想單獨自成一派,並不希望自己的功勞被他人分去。
不過想法是挺好,但他的人數畢竟不多。
聽說皇甫嵩和朱儁都被困在長社,敵軍浩浩蕩蕩二十多萬人,聲勢浩大,以他這點人馬,想打勝仗還是力有不逮,這才打上了陳暮的主意。
哪知道陳暮這支部隊居然還缺兵器少糧草。
雞還沒借到,蛋也還沒下,自己先搭出去幾把米。這種賠本買賣,傻子才願意做。
想到此,曹操搖搖頭,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那便算了。”
陳暮瞧了眼曹操身後依舊還在渡河的軍隊,笑了笑,說道:“既然都尉不肯收留,陳暮便去投皇甫將軍了。唉,可惜了,若是都尉軍糧輜重齊全,我是很願意追隨都尉的,告辭。”
好家夥,最後再倒打一耙,說是自己願意追隨曹操,是曹操不收留的鍋,不關他的事情。
一番太極拳打下來,反倒變成了曹操的不是,弄得老曹這個氣。
可沒辦法,誰讓人家的理由正當呢。
出兵在外,沒有後勤,就相當於孤軍。
就連曹操都需要到地方再補給,更何況陳暮。
這也算是曹操想要獨領一軍最大的弊端,那就是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出來的時候把大部分軍需輜重帶走,曹操得到的支持很少,後勤壓力比較大,隻能顧自己,顧不了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