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暮也當然不會跟他們說東漢朝廷已經維持不了多久,沮授聰明是聰明,也是智商有90以上的精英人物。
但再聰明的人,也不可能看出十年後二十年後是什麼局勢。
隨著陳暮獻策,收取了荊揚益三州田稅,如今的天下還算穩定,就算是諸葛亮一夜長大,怕也以為漢朝統治還能繼續穩固下去吧。
“伯杼先生。”
陳暮又轉向侯栩道:“我昨夜已經與大哥商談過,你留在濟南,要人要錢大哥都會支持你,你先把濟南的軍情司的班底拉起來,交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幫我找出去年刺殺我大哥的幕後黑手。”
侯栩點點頭:“明白。”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討論一下如何治理濟南。”
陳暮開始做詳細規劃細節。
跟劉備他們交談,沒必要說這麼深層次,因為說這些他們也不懂,隻要告訴他們大概方向就行。
具體細節,就要交給下麵人來做。
畢竟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讓領導做的話,那還要下麵的人做什麼?
陳暮規劃的第一步,當然是在濟南開展地暖經濟。
先從富人們手裡收割一批錢財,再帶動其它產業。比如鐵礦產業、人工產業、糧食產業等等。
第二步就是發展水利建設,趁著冬季農閒時,征全郡百姓開始服徭役。
反正在家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出來做事。由官府出糧食,給一筆工錢,從黃河、漯水、濟水等大型河流當中截取支流出來,大興水利,開墾來年耕種的田土。
要知道當時服徭役是隻管飯,不給錢的。現在給工錢簡直是良心政府,這樣百姓的怨言也會少很多,到明年可耕種的田地則會多不少。
第三步就是鼓勵發明創造,如改進農具,發明新的耕地器具。
等濟南發展好了,再考慮從交州去搞棉花和占城稻的問題,畢竟這個時代從海上去越南,那跟找死沒有什麼區彆,隻有從陸路去。
很多人不知道,後世的越南,就是如今交州的一部分,所以實際上交州就有占城稻,隻是沒有被推廣而已。
而且漢朝就有棉花,通過雲南的絲綢之路,如今在雲南,也就是益州雲南郡有種植。
可悲的是漢朝人把棉花當作一種觀賞植物,根本就不考慮它的實用效率。
一旦占城稻和棉花到手,青州的實力將會更上一層樓。
除了這些以外,陳暮手裡還有個大殺器,那就是海鹽。漢代的食鹽主要來源於鹽池,對於海鹽利用率不高。山東可是後世第一產鹽大省,食鹽主要來源也已經從鹽池變成了海水。
如果用明朝的曬鹽法,就能獲得大量的食鹽,在這個年代,食鹽就是錢,就是貨幣。君不見明清時代的鹽商哪個不是富得流油?
不過陳暮還沒有掌控青州全境,現在搞曬鹽法,就是給他人作嫁衣,還是提前做一下準備,等以後再說。
規劃了這些政務細節,事情也處理結束。
接下來幾天,陳暮就待在濟南,與侯栩一起將軍情司的班底人馬拉起來。
他以後世的特務機構為核心,組建了這支新的情報部門,各人員都是秘密調派,第一批人馬都是劉備麾下精銳士兵,忠誠度極高,成為首批軍情司探員。
按照陳暮的策劃,這些人組織嚴密,上下級分工明確,有上層的領導部門,中層的行動人員,下層的情報人員。
通過各種辦法,比如吸納、雇傭、收買等方式,很快就將觸角伸向了東平陵縣各處。
而且這些情報人員自己也不清楚自己隸屬於哪個部門,因為上下級都是一對一聯係,情報傳遞方式也十分特殊,一旦事情敗露,或者出現了叛徒,也不會往上牽連。
比如陳暮與侯栩,侯栩與一名中層人員,這位中層人員再去吸納某個豪強府邸的奴仆,層層遞進。如果這名豪強奴仆被抓,供出那名中層人員,這名中層人員可能是縣裡某個店鋪老板,可能是飯堂夥計,出事後,很快就能被組織察覺,從而切斷聯係。
當然。
這隻是一個比喻。
在青州,或者至少在濟南,軍情司一旦建立,哪怕某個人員暴露,也沒人敢去抓,至少劉備有這個實力將人保護起來。
至於真到了那個地步,是以後戰亂時期,軍情司安插去天下各處時候要遇上的事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陳暮待在濟南大概有半個月時間,這段時間他隻做兩件事情,一件是推動地暖,第二件是軍情司組建,等這兩件事情步入正軌,也是他該離開的時候。
青州刺史的治所並不是濟南,是在濟南旁邊的齊國。
雖然他作為刺史,可以將治所移往濟南。
但陳暮來青州可不是隻打算治理濟南一地,他是要控製整個青州,因此齊國必須去一趟。
到十一月下旬,陳暮離開了濟南,帶著關羽和典韋,往齊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