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恒問道:“使君是想不出如何解決糧草問題?”
陸康搖搖頭:“那倒也不是,我與平原相陳元方是老友,大不了厚著臉皮去找他要人要糧就是,隻是有點舍不得這張老臉。”
“哈哈,為了剿滅賊寇,使君隻能舍一下這張臉了。”
尹恒笑著打趣。
......
......
此時遠在齊國的陳暮自然不知道陸康已經收到了他的信件,準備聽從自己的安排下個月出兵。
這個時候他正在處理一些政務,吳匡昏庸老邁,再加上被陳暮當著眾人的麵一頓嗬斥,早就覺得丟儘顏麵,不再處理政務,每日躲在國相府不出門。
如今齊國權力都掌握在陳暮一個人手裡,關羽掃平了齊國賊寇勢力,剩下了很多遺留問題,都得一一解決,忙得他團團轉。
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全部湧來,唯一的好消息是吳匡總算是有點作用,幫他留了一整套班子。
地方的小事基本就交給各曹史去解決,他隻需要處理比較大的事情就行。
“刺史,新一批的物資已經給關將軍送去。”
“嗯,知道了。”
“南豐縣那邊又鬨了起來,原來巨澱湖的水賊上岸投降之後,有民眾與他們積怨,雙方發生了械鬥。”
“讓法曹史去處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益都縣糧價漲了三倍。”
“今年朝廷撥下來的糧草和賑災款到了沒有?”
“應該快到了吧。”
“那就讓城裡的豪強們先運糧過去,平抑糧價,等賑災的糧食下來再給他們補上。”
“孫家那邊說希望刺史能把巨澱湖旁邊的田地售賣給他們一部分。”
“哦?”
聽到這句話,正在書批示政務的陳暮忽然停下了筆,抬頭看向氏儀,冷笑一聲:“這老小子胃口這麼大?”
氏儀點點頭,也略微不滿道:“是有些得寸進尺。”
陳暮搖頭道:“何止得寸進尺,上個月光他們孫家一家就奪了兩氏宗賊的田地,實力怕是擴充了近一倍,現在又打起了巨澱湖的主意,嗬嗬,他們這是要一步一步挑戰我的耐心呀。”
巨澱湖附近的土地在齊國算是最好的土地,這裡水流暢旺,物產豐饒,盛產蘆葦、魚、蝦、鴨蛋、蟹等,有“魚米之鄉”之稱,就連漢武帝都曾經在這裡耕作過。
《漢書·武帝》:“征和四年,三月,上耕於巨澱湖”。
由此可見這裡的田地有多好。
臨淄城裡的豪強已經跟著陳暮發了不少財,本來應該心滿意足才是,現在又開始打巨澱湖的主意,人心不足蛇吞象,果然在利益麵前,沒有人能停下逐利的腳步。
氏儀默不作聲,這些事情就已經不是他能參與的了。
陳暮敲著桌子,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暫時先不要回應他們,先拖著吧。”
“明白。”
氏儀點點頭,他知道刺史有自己的考慮,不管最後會怎麼處理這些人,肯定會圓滿解決問題。
至少到目前為止,氏儀發現陳暮的手段還真是不拘小節。
招降黃巾軍,與劣跡斑斑的豪強宗賊合作,逼迫投降的豪強宗賊獻出財產,做這一切都仿佛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十分心安理得。
要是換一個正直的官員,一不會與敵人合作,二不會逼迫人獻出財產,三,必然會打著朝廷的名義四處征伐。
第一點會讓自己陷於四麵楚歌的境地,第二點會讓自己缺少糧草錢幣,第三點會導致窮兵黷武。
結果就是最後弄得被所有人群起而攻,倉皇落敗的下場。
說起來當初吳匡也不是沒有想過有作為,上任之初,也是想有一身抱負,曾經發布了不少政令想改變現狀。
可惜他孤身上任,一來得不到當地人支持,二來手下也沒什麼可用人才,最後權力被架空,落得這個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再看眼前的陳刺史,敲山震虎、借雞生蛋、瞞天過海,各種奇謀妙計當真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簡簡單單一些策略,就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