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側營寨空地上,一千騎兵也不斷射箭騷擾。
很多人奇怪,長矛方陣應該是克製騎兵的辦法,為什麼騎兵就能如此為所欲為呢?
還是那個問題,機動性。
長矛方陣能夠克製的隻有不著重甲的輕騎兵,但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漢民族的騎兵都是弓馬嫻熟的存在。
包括後來蒙元,後金,他們的騎兵也都是以弓箭為主要攻擊手段。
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步兵如果結陣,就遠程射擊,等到步兵被弓箭射到潰敗,就騎馬砍殺。
人家不僅跑得比你快,還有遠程攻擊能力,步兵自然隻有被動挨打的份。
看到對方騎兵出來,攝於兵勢,司馬俱不得不暫避鋒芒,鳴金收兵。
結果才剛回城裡沒幾分鐘,就得到消息,官兵又開始毀糧。
司馬俱眼皮子狂跳,他自從跟著天公將軍起事以來,也不是沒跟官軍打過。
但這麼流氓的官軍,還是頭一次。
無奈之下,又隻得點齊兵馬,殺出城去驅趕官軍。
這邊官軍見他們來,又撒丫子往回跑。
等他們一走,又溜出來繼續乾壞事。
看著官軍反複橫跳,司馬俱那個氣啊,心裡憋的火蹭蹭地冒。
有本事你們出來一戰嘛。
要是明刀明槍把我擊敗了,我也認了。
拿我的田地撒野,算什麼英雄好漢?
然而司馬俱不知道的是,陳暮這一招釜底抽薪,除了學習太祖兵法以外,與早年看書時,看到諸葛亮的一些事跡也有很大關係。
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時候,就曾經對上邽附近的麥田進行破壞,隻是司馬懿援軍到的及時,沒有讓諸葛亮來得及把所有麥田損毀,使得這批糧食後來成為魏軍與蜀軍對峙的關鍵。
而在《三國演義》裡,這一段曆史被羅貫中寫成了鹵城收麥,讓司馬懿成為諸葛亮的打工仔,免費幫諸葛亮收麥,來刻畫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所以在圍城的時候,如果知道城內糧食不足,損壞敵人的稻田,可不是陳暮發明的。
不僅諸葛亮乾過,春秋戰國時期也有。
像楚莊王這廝迫害宋國,做得比陳暮還過分,為了逼迫宋國投降,不僅收割了人家的麥田,居然還築室反耕,包圍宋國,當著人家的麵在城外建造房屋,耕種人家的土地,把宋國城外當自己家了,屬實離譜。
相比之下,陳暮反而算是善良的,沒有楚莊王那麼過分到在人家都城外另外再造一座城市的地步。
即便如此,也把司馬俱逼得十分窘迫,官軍不斷地撩撥他的怒氣,卻不管如何咆哮,也隻能無能狂怒,眼睜睜地看著城外粟田一天比一天少。
不過司馬俱倒也還沒有完全絕望,徐和還有軍隊,隻要徐和援軍抵達,兩軍合起來最少有十萬大軍,如此龐大的隊伍,一千騎兵能夠發揮的作用就很少,必能擊潰官軍。
“將軍,昨日又被損壞了八百多畝田。”
高苑縣令府。
聽到士兵彙報的消息,司馬俱嘴角抽搐,心裡在滴血。
“將軍,那樣的話,秋收時節,我們剩餘的田地將不足一半。”
有個讀過幾天書的半吊子手下用小木棍算了半天,也就是算籌計數法,得出這麼個結論。
一名手下悲戚說道:“將軍,再這樣下去,就算打退了官軍,剩餘的糧食也不夠我們過冬了,明年大家都得餓死。”
司馬俱強忍著怒意問道:“派出去找徐和的人去了幾天了?”
“四天了。”
“嗯。”
司馬俱點點頭,安慰眾人:“高苑離昌國不過一百餘裡,也許此時徐和大軍已經在路上,大家再耐心等幾日。”
“可是如果我們再不下田的話,即便官軍不破壞,田園也會荒蕪,長出雜草,那搞如何是好?”
另外一位手下提出擔憂。
種地可不是把種子丟進地裡就不管了,初中曆史就應該講過古代農業文明的特點“精耕細作”。
秧苗種下去後,不僅要施肥、鋤雜草、灌溉,還得時刻照料,因為穀物秧苗都很嫩,稍不留神,就可能會死。
如今官軍已經圍攻了他們五天,足夠田裡長出大量雜草,這些雜草會吸收糧食的養分,到時候即便到成熟的季節,粟苗也不會結多少粟穀,糧食歉收。
司馬俱想了想道:“我們每次出城,官軍就會縮回營寨,不如今日我們佯攻,把他們逼回去,再派人去打理田地?”
“那城內不留人防守嗎?”
有人問。
要想看住官軍,最少得兩萬人,那麼派人留守還得打理田地,剩下的兩萬人就不夠分配。
畢竟整個高苑縣各處分布了三十餘萬畝田,當時畝產不足,要養活一戶五口之家,要二十畝地,平均每人最少耕種四畝,司馬俱四萬青壯勞動力耕種了二十萬畝。
已經派了兩萬人出去盯防官軍營寨,再留一萬人駐守,另外一萬人打理田地的話,恐怕會累死,忙活一天都整理不了多少畝地。
司馬俱咬牙道:“留500人吧,反正官軍也隻有一萬人,分不出人手攻城。”
“唯!”
眾人領命。
那邊司馬俱定了計策,這邊官軍今日的活動又開始了。
劉備軍隊浩浩蕩蕩地出來,如同一群碩鼠,舉著鐮刀鋤頭嗷嗷叫著奔向粟田。
讓人類搞建設很難,但搞破壞卻很容易。
要不是黃巾軍每天都出城騷擾,平均一天八百畝的戰績實在是小瞧了人類的破壞力。
八千士兵,一個人毀壞一畝粟田,隻需要半個小時就行。
甚至有收麥經驗豐富的老兵,十多分鐘就能把一整畝田割得乾乾淨淨。
這其實已經是陳暮在特意克製的結果,他要得不僅是司馬俱四萬青壯勞動力,土地也要,沒打算真把二十萬畝田全破壞光,這些以後可都是他的糧食。
陳暮和劉備此時正在軍營裡下象棋,如今事情做了幾天了,士兵們也熟門熟路,已經不需要指揮,大家各司其職就行。
“使君,刺史,那司馬俱派人出城打理田地了。”
就在這個時候,在外麵觀察的探子回報。
“哦?”
陳暮來了興趣,沒想到司馬俱還敢出城打理田地,問道:“他們出了多少兵馬?”
“在營外的跟以往一樣約有兩萬,剩餘出城打理的田地的,應該也有一兩萬人。”探子答道。
“那就意味著城裡空虛。”
陳暮摸著下巴。
劉備眼睛一亮:“這是個好機會,陸太守的人馬正好可以奇襲高苑城,此戰可一舉定乾坤矣。”
“可是那樣的話,司馬俱隻有三種選擇,一種是投降,一種是死戰,一種是跑向昌國。除了第一種以外,另外兩種都不好。”
陳暮搖搖頭。
劉備納悶道:“那該如何是好?”
“繼續折磨他。”
“繼續折磨?”
“不錯。”
陳暮對傳令兵道:“跟陸太守的人馬打聲招呼,讓他們攻城,但不要攻進去,鼓噪鼓噪,嚇一嚇敵軍即可。”
劉備不解道:“四弟,這又是何意?”
陳暮笑著說道:“這樣那司馬俱必然疲於奔命,要麼眼睜睜地看著田地一天天荒蕪,或者被我們毀壞,要麼老家被人偷掉,整天擔驚受怕之下,最後扛不住了,向我們投降。”
劉備沉吟道:“四弟。”
“嗯?”
“做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