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_三國之謀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謀伐 > 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

第六十五章 泰山書院開學(2 / 2)

陸儁帶著懵懂無知,才隻有四歲的陸議在書院雜役的帶領下,進了竹林。

接下來就是陳群兄弟。

這可是個大陣仗,陳氏兄弟的父輩有四人,老大陳紀,老二陳政,老三陳洽,老四陳諶。

四人都有兒子,分彆為10歲的陳群、9歲的陳懋、7歲的陳紹以及6歲的陳忠。

除了陳群以外,另外三個在曆史裡沒有名氣,可能沒有出仕。

但他們現在也確實跟著陳群一起來讀書。

原因在於陳家父輩之中,老二陳政和老四陳諶早夭,所以他們的兒子都由老大陳紀撫養。

聽到泰山書院招生的消息,陳紀的弟弟陳洽也把自己的兒子帶了過來,如此兄弟四人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但願他們四個家夥不要抱團在學校欺負彆的同學。

陳暮心想。

“刺史,我是潁川陳洽。”

陳洽帶著四兄弟過來,向陳暮拱手。

陳暮也回禮道:“是平原陳國相的家人嗎?”

“正是。”

“請進。”

陳暮抬手示意。

陳家人進去後,又接二連三來了其他送學生的人。

聽說泰山書院不僅有名士管寧教授,大儒鄭玄也偶爾可能會來授課,家中有十二歲以下,四歲以上的適齡學生,都想把人送來。

僅僅第一批學生,就多達三十多人,在後世雖然跟一個普通小學一個班差不多,但在如今,已經是人滿為患。

要知道,目前最大的兩所學校,鴻都門學和太學,學生人數也不過一千多人。

而鄭玄名望在外,在北海高密那麼偏僻角落教書的時候,門下的學生也是一千多人,可見現在的教育事業並不發達。

要不是鄭玄的名氣,一般人想收一個徒弟都難。

學生與家長們都陸陸續續進入了書院,仆役們帶著他們去了後院,後院中有雇傭的老婢子照料,分了寢室,年紀小的四人一室,年紀大一點的兩人一室。

等帶來的行禮都放下,安置妥當之後,眾人又被請進中央廳堂,這裡擺放了數十張桌案,是以後上課的地方。

見眾人都坐好,陳暮走入廳堂,坐在主位上,微笑地看著下麵烏泱泱的學生和家長們,笑著說道:“教育一事為國家之根本,如今青州還算安定,百廢待興,正是發展教育的好時機。”

“我為青州刺史,讓一地文風漸濃,是我責無旁貸之事。如今我建泰山學宮,邀請鄭君開門授業,便是為了天下學子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我打算四到八歲分一班,八到十二歲分一班,二者教授的課程不同,學習方式也不同,以六藝七略十二卷為綱領,意在讓學生進行全麵發展。”

.......

校長式講話持續了十多分鐘,主要是講給家長們聽,畢竟家長帶學生來讀書,除了看在鄭玄的麵子上,同樣也很關心在這裡自己的子女是不是真的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所以這樣的講話很有必要,而且光說也不行,還得拿出實際的東西出來。陳暮說完之後,大手一揮道:“發書。”

一本本教科書被抬了上來,厚厚一疊,堆砌在廳堂之中,給予人極大的視覺衝擊力。

家長們人手一本,隨意翻閱一眼,頓時驚呼連連。

“這是用紙張縫製起來的書籍,比竹簡輕便太多了,我手上這本《孝經》,居然隻有薄薄數頁。”

“我一直在找的完整的《夾氏傳》在這裡居然有。”

“不止,《連山易》和《歸藏易》也有,還有弘農楊氏典藏的歐陽《尚書》,淮南袁氏典藏的孟氏《易經》,連《古論》《魯論》和《齊論》都有。”

“《詩書》四家,《春秋》五經,《周易》十三卷,昊天上帝,沒想到青州藏書竟然如此豐富,而且書籍還如此輕便,早知道我就不去太學抄錄石經了,花了我數年時間都沒有抄完。”

“陳刺史,請問這些書籍還有多餘的嗎?我想帶幾本回去。”

“對,我也想帶幾本,花多少錢都願意。”

家長們都睜大了眼睛,不敢置信自己手裡的書籍居然如此齊全,而且承載這些知識的課本居然如此輕便,比之竹簡好上十倍,百倍,乃至萬倍不止。

要知道,這裡麵任何一本書,拿回去都立馬可以作為一個家族興盛的根基。

比如弘農楊氏治歐陽《尚書》,淮南袁氏治孟氏《易經》。

更遑論這裡集齊了當時候大部分的經典名著。

這些紙張哪裡是紙,簡直是知識,是智慧,是財富,是地位的象征。

無怪乎所有家長都一副見到鬼一樣的表情。

陳暮心中暗笑。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在竹簡當道的漢朝,知識的承載本來就非常困難。

如果這些知識用的是竹簡,那麼要多少根竹子呢?

這裡彙聚的隻是目前流行的主要經典名著,而漢朝所有書籍,六略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陳暮肯定沒法收集全,所以在這裡的隻有一小部分。

但就是這一小部分,也有約兩百多萬字,按照司馬遷寫《史記》,52萬字用了50多公斤竹簡來算,需要花費200多公斤的竹簡。

而如果用書籍?

疊在一起,大概也就五十公分不到。

因為現在一本書,少得像《孝經》不過1000多字,薄薄幾頁。多的像《左式春秋》,190000萬字。

彙聚成書本,一頁兩麵能寫數百上千字,可遠比竹簡方便得多。

這就是在彰顯泰山書院的實力。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鄭玄答應出山,來泰山學宮授業的最大原因。

有了這些課本,他就能教授更多的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

陳暮朗聲道:“諸位,這些書本都是以後要給學生上課用的,肯定是不能帶出去,不過以後學生畢業之後,可以把自己的書帶走,這一點諸位請放心。”

“也對,這些書籍如此貴重,怎麼可能隨意讓人帶走。刺史,是我孟浪了。”

“可惜啊,如此珍寶,卻不能立即帶回家給我父親看看。”

“沒事,再過兩年等我阿弟結業,便能帶回去了。”

“這倒也是。”

家長們點點頭,他們以為這些書籍無比貴重,所以陳暮沒答應他們帶走也是應該的事情。

但卻想不到,書籍其實不貴重,貴重的是裡麵承載的東西。

這些書籍,可都是他費儘心機弄來的。

一部分是找漢靈帝從鴻都門學這個大圖書館裡借來的書,另外一部分則是鄭玄厚著臉皮找老朋友借來的。

然後讓工匠一個字一個字地雕刻,一本本印出來。

有些人覺得活字印刷術沒什麼鳥用,因為排版很麻煩。但實際上不管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都有它們獨特的作用。

活字印刷的好處是靈活多變,隻需要排版就行,不需要重複雕刻多套模版。

漢朝的書籍已經不算少,光六藝七略十二卷就有百萬字,一個字一個字地刻,把工匠累死也沒法在這兩個月內完成。

所以雕版印刷適合的是以後搞天下教育的時候,每本書都刻一個模版。

而活字印刷術則適合現在搞小眾教育得時候,能快速把所有書籍都印刷出來,不用那麼大的工作量。

這些書籍一掏出來,立馬獲得了家長們的信任,紛紛稱讚泰山書院厚實的底蘊。

要知道如今很多世家的藏書甚至沒有這裡的一半,先不說青州名士管寧的教學水平怎麼樣,光這些書本擺在這裡,就是最大的明證。

家長們看到這些書,一個個也放心下來,原本是衝著鄭玄的名氣,現在這種心思就淡了許多,真心覺得泰山書院確實有資本。

如此一來,至少陳暮也不用擔心以後給學生教著教著,由於某位官員調任,學生就得離開。

因為官員也希望自己的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哪怕自己離開青徐兗冀這四地,也要把子女留在這裡繼續讀書。


最新小说: 難道我們不是宿敵嗎 穿成女仵作,我靠驗屍逆天改命 全球進化:我靠沒道德橫行末世 玄幻:假裝認真修煉的我不小心無敵了 體修的樂園之旅 捉妖小仵作 炮灰女配自救攻略 重生棄渣後,我另選了敵國暴君 重生八零:李太太還在立規矩 全球敬我如神,你占我家宅建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