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台並非沒有權力,在刑獄之事上,他們與延尉是合作關係。
在漢朝,普通案件一般由當地縣、郡處理。
而隻有殺人案或者謀逆大案,才會鬨到刺史部,然後由刺史上奏朝廷,將犯人押到洛陽詔獄。
如果尚書台或者延尉在審查案件的時候,發現某個案子有問題,那麼尚書台就會派三公曹去延尉,與延尉的人共同去審理。
這種審案方式,到宋朝以後,就是所謂的刑部與大理寺合作辦案。
尚書台就是刑部,延尉就是大理寺。
事實上如果按後來的六部製度看的話,尚書台不僅有一半刑部的職權,還有一半戶部、一半吏部的職權。
工部職權在司空、少府和將作大匠手裡,禮部職權在司徒、太常、大鴻臚手裡,兵部職權在大將軍與皇帝,以及太仆、光祿勳手裡(兵權由大將軍和皇帝執掌,太仆和光祿勳做後勤工作,如製造武器鎧甲,掌管馬匹等。)。
可即便尚書台隻有三部一半的權力,那也十分了不得,真正的位卑權重,天下任何事情都能插一杠子,尚書令甚至擁有“三獨坐”的權力,可見尚書台之權重。
陳暮翻閱天下往來公文,不僅可以查閱每日諸州諸郡諸縣發生的事情,還可以插手地方權力管理,幫助皇帝處理小部分政務。
“趙直!”
“屬下在。”
“這案子有問題,發回冀州刺史部,讓王刺史派人去暗中調查。”
“這......不去跟延尉通報一聲嗎?”
尚書侍郎趙直猶豫。
陳暮瞪了他一眼:“是不是我們尚書台事無巨細還得向延尉稟報啊?你要不想乾了,就彆乾了。”
趙直渾身一個哆嗦,期期艾艾道:“屬下這就去辦。”
“鄭伉!”
“屬下在。”
“朱符在當地橫征暴斂,死有餘辜,給張津發回信,讓他安撫蠻族,減少稅收,好生治理百姓。”
“可是陛下那邊......是想派兵征服南蠻。”
鄭伉遲疑。
陳暮麵無表情道:“此事我會去與天子細說,你照辦便是。”
漢靈帝這兩年文治武功都到了生涯高點,平叛之後?大量的錢幣運往地方?安撫了百姓,天下雖有小患?但已經逐漸趨於安穩。
聽說南蠻殺死了朝廷刺史朱符?因此勃然大怒,就想著反正東平烏桓?西擋胡羌,南麵的蠻族也得教育教育。
由於盧植曾經平過九江蠻夷?漢靈帝就打算派遣盧植領兵南下?攻打交州蠻夷,順便穩定南方。
但陳暮卻知道,現在的交州就是後世的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一片區域,那裡山林茂密?地形複雜?蛇蟲鼠蟻無數,當地官員也是魑魅魍魎成群。
朝廷就算派百萬大軍進去,都是勞民傷財,沒有意義。還不如先維持穩定,等以後再慢慢開發?慢慢治理。
因此在這件事上,他會勸阻漢靈帝。
“唯!”
鄭伉領命而去。
“許芝。”
“屬下在。”
“把這批公文送去延尉?沒有什麼問題,三公曹派人過去和他們一起審理。”
“可是以前都隻是送去延尉?我們不需要派人......”
“現在要了。”
陳暮冷漠地看著他:“這是我們尚書台職責之內的事情,你是想讓我瀆職?”
“卑職不敢?這就去。”
許芝麻溜走了。
“北方休屠有支千人部落想歸附朝廷?發往並州刺史部?讓他將部族遷進朔方郡,讓北主客曹去處理即可。”
“不發往大鴻臚嗎?”
“年末了,天子馬上就要去北郊舉行辟雍禮儀,大鴻臚很忙,明白嗎?”
“額,唯。”
“今年選官考察的文件就不要送往三公了,三公日理萬機,這點小事,由我們尚書台代勞,知道了嗎?”
“........”
陳暮上任之後,尚書台幾乎是立即處於一片忙碌之中。
以前的文件送到尚書台,尚書台隻負責整理,重要的給天子批閱,普通的就按照職責劃分,送往其它部門。
現在陳暮大權獨攬,什麼事情都要插一手,弄得尚書台變得熱火朝天,四處都有事情做。
一般來說,新官上任要麼三把火,要麼先蟄伏一段時間等待機會。
但三把火有利也有弊。
如果這三把火沒有燒好,說不準就會燒到自己頭上。
所以大部分聰明的官員,都以穩健為主。剛到任上當主官,先摸清楚情況,再一步步伸手把權力拿回來,最後再施政。
像陳暮這樣,第一天上班,就四處點火,燒了三公九卿不說,連天子的政令都敢燒。尚書台的眾人還是頭一回見,隻是畢竟是頂頭上司,即便想勸說也不敢,隻能先這麼做著。
反正天塌了有高個頂著,要是其它部門找上門來興師問罪,那也是陳暮這個尚書令出麵,他們這些六百石以下的小官吏,還沒那麼大麵子被三公九卿找茬。
忙碌了一天,總算將所有政務全部處理掉,到傍晚的時候,陳暮被召入宮中。
漢靈帝高坐明堂之上,陳暮坐在下方席間,君臣二人對視。
“暮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