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缺陷是這世界上最難治的病。
項羽手下難道就沒有猛將,沒有智謀之士嗎?
當然有。
可他坐擁大半江山,數十萬軍隊,最後還是倒在了劉邦腳下。
崇禎皇帝不勤政,不想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拯救即將崩潰的大明江山嗎?
當然勤政,也當然想拯救江山。
可辛辛苦苦十多年,最後還是被李自成攻破了首都。
這一切的緣由是為什麼呢?
因為性格決定命運。
項羽和崇禎都剛愎自用,疑心病極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他們都不明白。
漢靈帝倒是明白。
從曆史的角度來說,黃巾之亂,他選了三個最好的主將去平叛。
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把黃巾之亂平定。
對待邊關的時候,也是啟用劉虞、張溫平幽並二州。
雖然張溫隻是擊敗了韓遂,沒有剿滅,但相比於非常糜爛的局勢,已經算是不錯了。
可漢靈帝是個好皇帝嗎?
當然不是。
亂而不損謂之“靈”。
諡號靈帝,就是最好的解釋。
寵信宦官,不斷斂財,貪圖享樂,大修宮室。
他的性格實在是太愛玩了,這意味著陳暮沒法逆天改命,幫他糾正過來。
一年半以後,大概率漢靈帝還是會因為貪圖享樂搞垮自己的身體,而在床上驟然暴斃。
如果是這樣的話,陳暮就得按照最初定好的計劃來。
事實上他已經破壞了一次計劃。
最早的時候,陳暮可是打算徹底將江山提前崩潰,讓亂世提前到來。
但在老大哥劉備的影響下,最終還是沒有將這個計劃實施。
所以他選擇了第二套計劃。
作為一個狡兔三窟的智謀之士,多預備幾個後續計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下班回家。
陳暮在自己的房間裡用毛筆將現階段的計劃寫下來。
“如果漢靈帝必死的情況下,那麼就有兩個選擇,一者,董卓入京,引狼入室,殺少帝挾持獻帝,然後開啟天下崩壞模式。”
“二者,劉備入京?打敗董卓?輔佐少帝,開啟攝政王模式。”
“但以劉備的性格?頂多做個霍光。”
“當權臣也太慘了點?等劉辯長大了,鬼知道他會不會學漢宣帝鏟除了霍家。”
“雖然霍家確實是自己找死?問題就在於劉辯跟我們四兄弟可沒什麼交情,也談不上信任。”
“說到底?老大哥腦子一熱?等天下大定以後,要搞什麼將權力歸還皇帝,到時候一旦劉辯掌權,兄弟幾個都得遭殃。”
“嗯?攝政王路線肯定不能走。”
陳暮將寫在紙上的第二條線攝政王線給劃掉。
那麼接下來要走的這條路?就隻剩下崩壞模式,等董卓亂政以後。劉關張陳集團從青州出發,學劉秀南征北戰,定鼎中原,最後奪取天下。
這條路線走的很艱難?即便是曹操走了一輩子,都隻不過弄成了個天下三分而已。
陳暮要想謀劃?千難萬難。
但也不是不行。
畢竟現在坐在了尚書令這個位置,擁有了一定謀算天下的能力。
至少現在?陳暮的目光已經看到了未來很遠的地方。
.......
......
十二月初,就是一個月一次的朝議。
漢朝的官僚體係其實並不需要皇帝天天跟官員們開會。
因為在天子之下?還有好幾個小朝會。
天下的事情都彙聚到尚書台?再由尚書台轉到三公九卿?三公有開府儀的權力,就自己開內部小會議,然後尚書台與三公九卿的屬官協同處理某件事情。
比如刺史調查到某個地方的太守有問題,於是彙報上來,那麼就由三公、禦史府、尚書台三方出人前去調查,最後得出結論,再商議如何處置。
所以實際上天子要管的事情除了大事以外,普通的小事基本不需要管,因此除了臨時朝議以外,每個月的固定朝議,就是各部門例行彙報工作,以及商議一些其它事項。
比如今天的朝會,就是主要討論這個月國家發生的大事,然後是月底祭祀事宜,以及馬上就要到來的新年大朝會的事項。
漢靈帝高坐玉堂殿之上,自從玉堂殿有地暖之後,他就把朝議地點改在了這裡。
三公九卿分列而坐。
尚書令、禦史大夫、司隸校尉同樣有席位,稱為三獨坐。
隻是到了東漢以後,禦史大夫改稱為大司空,禦史台就由禦史中丞執掌,所以三獨坐現在變成了兩獨坐。
漢靈帝坐在主位上,看到陳暮低眉順目地坐在左手邊最下手末席,位於司隸校尉張忠左側。
“陛下,上月禦史台查潁川太守王懷貪贓枉法,查永昌太守吳順橫征暴斂,查......此上述六人,皆與禦史府、尚書台核對,調查俱已明細,確認無誤。”
第一個彙報工作的是司徒許相,實際上此時的三公空有地位,已經沒有實權。但名義上來說,兩千石的事情還是歸三公彙報。
漢靈帝點點頭:“既然確認無誤,那就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吧。”
許相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