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青州集團在陳暮的苦心經營下已經發育得不錯,領先了曹操不少,就算曹操占了兗州,隻要沒有袁紹從旁掣肘,陳暮就有信心將曹操打敗。
......
.....
而就在陳暮準備算計袁紹的時候,此時袁紹正在大將軍府裡,何進與諸多黨人以及親近黨羽開自己的小會議。
“唉,因為休屠入侵並州,陛下借故命我等調兵遣將,攻打休屠等部,怒氣衝衝地走了。”
何進在府中唉聲歎氣。
荀和皺眉道:“看來陛下還是不願意冊封太子。”
如今荀和已經是何進的謀主,利用劉虞的正直試探漢靈帝,就是他出的主意。
“我問過張讓,他亦曾經勸說過陛下,隻是遭那蹇碩從中作梗。”
說到這裡,何進咬牙切齒。
曆史上,何進其實到最後都沒有下定決心要殺張讓那些人,而是隻想殺蹇碩而已。
因為蹇碩是堅定維護漢靈帝要立劉協的人,包括後來漢靈帝托孤,都沒有托付給張讓趙忠,而是托付給蹇碩,可見一斑。
事實上到這兩年,漢靈帝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已經與張讓趙忠這些人產生了分歧,因而越來越信任蹇碩。
畢竟之前也說過,張讓趙忠想讓劉辯上位,是因為他們與何家糾葛很深,有相關利益。
偏偏漢靈帝喜歡劉協,張讓趙忠時常勸說,反倒讓漢靈帝有些厭惡。導致蹇碩在漢靈帝去世前兩年,是最受寵的宦官。
至於為什麼後來何進還是被張讓等人騙進宮裡殺死,還不是袁紹等人鼓噪,要何進把所有宦官全都殺死,張讓他們越來越害怕,不得已聯合起來殺了何進。
因此至少目前來說,何進對張讓他們倒是沒什麼想法。
並且在中平五年,也就是明年,漢靈帝還沒死的時候,何進就和蓋勳謀劃過要鏟除蹇碩。
結果蓋勳被蹇碩調走,擔任京兆尹,此事也不了了之。從這一點上來看,何進與蹇碩之間的矛盾,幾乎已經公開化。
荀和腦中快速思索,緩緩開口道:“如此看來,我等也隻能稍安勿躁,不要急切了。”
何進新征辟的名士何顒說道:“現在史侯與董侯尚且年幼,天子還有借口,再等兩年,史侯年紀再長一些,天子就沒有借口了,到時候再談也不遲。”
“誒,隻能這樣了。”
何進環視一圈。
原來他帳下彙聚了許多黨人,但隨著黨人依附於他而得勢,不少人都被安排出去,比如王芬去了冀州,張邈去了陳留,王章去年得病病死了,蕃向的父親去世,回家服喪。
大將軍府中目前也隻有荀和、袁紹、劉表、王匡、何顒等寥寥幾人,雖然也經常有彆人進出,但固定的就這點班底,讓何進覺得可以商量的人太少。
荀和笑著說:“其實大將軍也不用擔心,董侯外無戚族,內隻有陛下與董太後支持。一旦天子想冊立董侯,滿朝文武必然反對。所以天子在有生之年,必然不可能冊封太子,一旦天子駕崩,大將軍兵權在握,難道還怕史侯無法登上大位否?”
“誒,此等言語,有大不敬之意,休要再提。”
何進表麵嗬斥荀和,內心裡卻覺得荀和說得很有道理。當下心滿意足,思索著將來該如何為自己的外甥奪取這個帝位。
......
......
這邊何進等人還想著劉辯當太子的事情,那邊漢靈帝也在屏開左右之後,於玉堂殿偏殿秘密召見了蹇碩。
“今日大將軍又在攛掇朕立史侯為太子。”
漢靈帝的臉色不太好看。
宮裡唯一支持他立劉辯的,除了董太後以外,就隻剩下蹇碩了。
說實話,漢靈帝其實很想找陳暮問一問計。
但有一點讓他很猶豫。
那就是陳暮是受張讓的舉薦才成為他的近臣,他怕陳暮與張讓密謀在一起。
在內心深處,漢靈帝是真的很喜歡劉協,甚至已經考慮再過幾年,等天下穩定之後,一定要想辦法把劉協立為太子。
如今滿朝文武甚至連身邊的親信宦官都反對,漢靈帝除了能找蹇碩這個忠實擁躉聊一聊以外,連陳暮他都不敢說,就是怕走漏了消息,引起何進黨羽反彈。
蹇碩頭腦簡單,不假思索地道:“大將軍如此不識抬舉,陛下何不將其罷黜,另立新的大將軍?”
聽到他的話,漢靈帝翻起了白眼。
現在何進何苗兄弟擁有京城大半的兵力,整個北軍都執掌在他手裡,何家在朝廷也根深蒂固,一旦觸及到何進底線,怕是要出大問題。
“大將軍並無過錯,冒然罷黜,恐天下人不服。”
漢靈帝隻能隨便找了個借口敷衍。
蹇碩想了想道:“大將軍所恃者,不過是何皇後,如果陛下廢後的話......”
找這個笨蛋商量大事果然是個錯誤。
漢靈帝心裡腹誹。
何進所恃者哪裡是何皇後,是他手裡的兵權。當初就不該聽張讓胡扯,把北軍給了何進,現在弄得他實力那麼大,早知道......
等會......
兵權?
蹇碩的話,倒是提醒了漢靈帝。
何進的依仗,確實是手中握有的兵權。
如果自己能夠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另立新軍,還是分掉他的兵,那將來協兒上位.......
漢靈帝的眼神閃爍,隱隱覺得,這個計劃或許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