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朝議。
三公九卿司隸校尉等朝堂重臣,再加上太子少傅、將作大匠、禦史中丞、尚書令等十餘名重要官員濟濟一堂。
劉辯高坐堂上,為少年天子。
董太後與何太後坐在他的身邊,垂簾聽政。
諸位重臣都坐定之後,就在此時,司徒丁宮忽然說道:“今日朝議,臣有事要奏?”
何太後立即開口道:“司徒請言。”
丁宮起身說道:“臣今日要說之事,事關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原係藩妃,如今先皇既崩,便不宜久居宮中,應仍遷於河間安置。”
“什麼?”
董太後蹭一下站起來,老太太怒目而視道:“我為先皇之母,先皇親口尊我為太後,亦是當今天子祖母,少帝又尊我為太皇太後,如今先皇屍骨未寒,爾等就要把朕趕出皇宮?是何居心?”
何進漠然站起身說道:“太皇太後畢竟是藩妃,先皇既然駕崩,那太皇太後與皇宮自然就沒有關係,應當回封地頤養天年才是,陛下,臣附丁司徒之議。”
“這......”
“怎麼回事?”
“不清楚,不過彆吱聲。”
底下群臣沒有大朝議那麼多,約有三四十人,都是目前朝中重臣,一個個四目相視,小聲議論。
但表麵上說不清楚什麼情況,眾人心裡麵卻門清得很。
太皇太後前幾日才垂簾聽政,臨朝稱製,今日何進的走狗丁司徒就忽然發難,傻子都明白是什麼原因。
隻是這畢竟涉及到太皇太後與太後的權力鬥爭,大家也不敢問,也不敢說,低著頭當鵪鶉。
“準奏!”
何太後忽然高聲說道。
“你何家不過是屠沽之輩,也敢妄談國家大事?誰給你的權力準奏?”
太皇太後拍案而起,氣得渾身都在發抖。
何進目光掃向殿中侍衛,淡淡地道:“沒聽到嗎?太後說了準奏。”
除了天子忽然要去其它地方開朝議以外,正常朝議地點都是在崇德殿,這也是為什麼南北二宮都有一個崇德殿的原因。
因為東漢天子住南宮與北宮之間飄忽不定,又要固定一個地方開朝議,因此乾脆就有了兩個崇德殿。
南宮崇德殿左後方,過了嘉德門就是天子居住的內宮,位置是在南宮的左上角,位於西北麵。
崇德殿左下方便是明光殿、雲台殿、含章殿、承台殿等官員辦事的宮殿,陳暮的尚書台,就在明光殿內,位於南宮左下角,西南麵。
而南宮右上角一半是太子居住的東宮,另外一半則是藏典籍與檔案的東觀、乘風殿、竹殿。
當初陳暮第一次進宮,是因為董卓兵敗,劉備也差點受牽連,就是在竹殿等待張讓請張讓出手相助。
而南宮的右下角則是章德殿、敬法殿、侍中廬、金馬殿等,同樣是官員辦公之地。
這些地方,除了嘉德門溝通了內宮天子居住的西宮以外,就是太子居住的東宮被樂成門隔開,如今沒有太子,樂成門自然形同虛設。
因此說這麼多,實際上想表達的意思是,整個南宮,除了西北左上角的西宮還掌握在宦官禁衛手裡以外,外宮所有地方,都被何進的虎賁軍與羽林軍掌控。
董太後這次參加朝議,顯然大意了,因為這裡的士兵都是何進的人,根本不聽她的,居然手持武器,向著太皇太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