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等到董太後用到董卓進貢的香料時,怕已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那個時候董卓早就被架空趕出中央,董太後死了還有什麼意義?
“不應該呀。”
李儒撫摸著山羊胡道:“弘農王雖然生性懦弱,可向來都聽何氏的話,如果何氏吩咐的話,他不可能不聽。”
“也許是他忘記了,小孩子嘛。”
閻忠解釋了一句。
董卓沉吟道:“不管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也都能再這樣繼續等下去,還是要執行最後一步計劃。明日就派人彈劾何氏,誣陷她言行不軌,慫恿太皇太後處死她。”
“到時候怕有群臣阻止。”
閻忠提了一句。
李儒冷冷道:“這也好辦,那就請太皇太後賜一杯酒,說是警告。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杯酒變成了毒酒。”
那執行人呢?
閻忠心道。
能在太皇太後身邊說得上話,還能慫恿出主意的,在這裡也就董卓了。
如果他是執行人,慫恿董太後賜酒警告,酒又莫名其妙變成毒酒,最後何太後死了,怎麼解釋?
接著董卓再借口替何太後報仇的名義起兵,明明是殺何太後的急先鋒,又轉頭把刀口對準董太後,這一番操作,能堵得住悠悠眾口才怪。
說到底,這一招既是臭棋,也是破罐子破摔的結果。
因為他們已經沒有退路。
所以才需要強行捏造一個借口,給自己起兵找個理由。
李儒狠辣歸狠辣,到底不如陳暮。
如果陳暮在,也許能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吧。
閻忠晃晃腦袋,將心中的想法甩出去,對董卓道:“我看不如私下派人去永安宮勒殺何氏,再散布謠言說是董太後做的,這樣會比較好一點。”
“這個辦法.....”
董卓正準備說這個主意好像還不錯,可以考慮考慮。
咚咚咚。
正在此時,門外忽然響起敲門聲。
“義父!”
呂布的聲音響起。
“是奉先啊,進來吧。”
董卓說道。
呂布推門進來,說道:“宮裡出事了,太皇太後忽然病倒,召義父進宮議事。”
“哦?”
董卓與李儒閻忠對視一眼,點點頭:“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等呂布一走,李儒忙不迭道:“起作用了。”
“看來是的。”
董卓點點頭,道:“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李儒眼眸中露出一絲凶光:“自然是要派人去給何氏飲一杯毒酒!”
“太皇太後既然已經中毒,為何還要對何氏動手?”
董卓納悶不已。
李儒冷厲道:“她當然得死,不然我們哪來的理由將董承拉下來,屆時候就以董承無故鴆殺何氏為由,將其誅殺。”
“嗯。”
董卓點頭道:“那我先進宮看看情況,此事就由文優處理。”
閻忠在一旁默然不語。
剛才說起想辦法鴆殺何氏的時候,是一招臭棋。
但到了現在,卻又陡然成了妙招。
這李儒還真是狠辣。
因為董太後沒出事的話,那她的話,就是金聲玉律。
即便想把殺害何氏的罪名推在她身上,隻要一道懿旨,即便大家心裡懷疑,也沒人會說什麼。
到時候慫恿董太後警告何氏的董卓,就會變成第一嫌疑人,反而暴露自己。
所以才是一步臭棋。
可一旦董太後出事,何氏無緣無故被毒死了的話,那第一嫌疑人當然是董太後。
人們就會想,也許董太後大限已至,又怕何氏複辟,便下毒害死。
滿朝文武都知道她們婆媳的恩怨,幾乎本能會這麼想。
到時候董卓就可以誣陷董太後是主使人,董承為執行者,先下手為強,弄死董承,就成了死無對證。
如此眾口鑠金,又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很容易被捏造成為事實,讓大家產生這樣的猜想。
而且那時董太後死了,何氏也死了,皇室就剩下兩個孩子。
朝政最後會落在誰手裡?
當然是誰有兵權,就落在誰手裡。
襲殺董承的計劃早就已經準備妥當,隻要事變,董承一死,洛陽兵權就歸在董卓手中。
到時董卓把持朝政,還不是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最後的結局,大概率董卓還是勝出。
董仲穎這次,運氣真好。
閻忠不得不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