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武三年這個年陳暮是回青州過的。
年後按照公曆來算已經是二月,進入開春之後,天氣回暖不少。但也僅限於氣溫回到零度以上,春風如刀削斧劈,穿得少了還是能凍死人。
若以往時刻,漢朝各地百姓除了蝸居在家不敢出門,也隻有遇到迫不得已的事情時,才會從屋中出來。
但現在棉衣已經普及,每家每戶,雖然不可能每人都有一身,但家家戶戶都至少有一件,誰要出門就穿棉衣,青州很多集市,哪怕是年後也依舊繁榮,極大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商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是生產力足夠,青州的生產力就保持得很好,百姓皆有田土,使得各地糧價很低,人人都吃得起飯,從事手工業者比例逐年開始增加。
走在臨淄的街道上,你就會發現小攤小販叫賣不迭,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各類房屋鱗次櫛比,店鋪招牌懸掛林立,風鈴聲清脆動耳。
在以往整個大漢,也隻有在洛陽的東西二市,才能看到這般風景。而且更有趣的是,隨著城市化的擴張,城東的城牆已經開始拆毀,新修建的居然是一棟棟三四層高的水泥房屋。
青州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土法煉鋼,土法煉鋼或許質量堪憂,但經過科學的改進和研究,產量大大提升,雖不能與後世工業鋼鐵比較,但在古代,已經相當不錯。
很多東西其實在古代就有,比如光武帝時就有杜詩發明水力鼓風爐,能將爐內溫度提升到1200度以上,現在經過馬鈞改良,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600度。
用水裡鼓風爐,再加上土法煉鋼,每年能夠生產的鋼鐵數量並不少。
如果隻按照目前人口數量和需求來算,青州其實已經不缺鋼鐵,缺的是能夠產生工業變革的東西。
蒸汽機早已經發明出來,而且馬鈞改良得非常不錯,功能跟瓦特製造的蒸汽機相差不大。
一開始陳暮還以為製作蒸汽機一定需要橡膠,後來才發現根本用不著這玩意兒。
隻需要用火浣布,也就是石棉或者普通麻繩就行,再好一點就杜仲膠,天然橡膠,後來的航天材料。
這讓陳暮有些慶幸,還好沒阻止馬鈞做各種密封性實驗,不然科研成果也許又會拖延許久。
不過他不知道也正常,穿越者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一直以為要橡膠才能改變世界。
卻不知道,瓦特製造蒸汽機的時候,就是用的普通麻繩封閉活塞,並取得了實用性極高的效果。
隻不過相比於橡膠,火浣布或者普通麻繩以及杜仲膠之類的東西效果要稍微差一些。
並不是因為密封不夠好,而是火浣布和杜仲膠產量低得可憐,石棉主要產自西域,現在一片混亂采不了礦。
杜仲膠更不用多說,和巴西橡膠隨便砍一刀就能流出無數粘稠的汁液沒得比,隻能通過杜仲葉、皮、籽進行榨取,數量低得無法量產。
普通麻繩的缺點就是時間久了容易漏氣,所以這三樣東西隻能幫助馬鈞製造出完美的蒸汽機,卻無法讓蒸汽機量產出來。
不過目前蒸汽機至少已經出了成品,等到橡膠到位,可以量產的時候,陳暮期待著有一天能看到火車麵世。
華夏五千年文明,不缺乏能工巧匠,缺的是一個科學的引路人。
陳暮現在就在做這個引路人。
隻是他也隻知道一個籠統的方向,知道工業革命需要蒸汽機,也知道蒸汽機的原理,但具體構造,還是得依靠匠人們的智慧。
至少現在有個方向,而且是正確的方向,這就足夠了。
在過完年後,陪著父母妻兒家人休息了半個多月,陳暮就又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
上班摸魚是不可能摸魚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作為公司十佳員工,勞動模範,還是整個青州的掌舵者,陳暮的任務遠比劉備的任務重許多。
今年過年,青州開了大會,各路將領、官員、學者、教授,劉備一一會見,對他們過去一年的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和肯定,然後.......然後在發完獎勵之後,就跑到渤海前線去了,當起了甩手掌櫃。
難怪諸葛亮會累死。
還好陳暮這個人張弛有度,摸魚倒是不摸魚,但不是還有沮授荀彧幫忙嗎?
有這兩個頂尖內政加上戰略家在,彆說一塊小小的青州之地,就算是整個大漢都沒什麼太大問題。
齊國相府邸內,陳暮正在辦公,早春的暖陽透過窗子灑落在書桌上,府邸二層小樓內,竹影森森,案牘公文堆積如山,旁邊的紙簍中卷著成捆的畫卷和書帖。
一道道命令發布下去,目前徐州得了一半,還分了冀州約五分之一的地盤,劉備勢力得到擴充的同時,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
門外傳來輕盈的腳步聲,荀彧高高瘦瘦,長袍飄飄,緩緩步入廳內,見到陳暮在忙碌於桌案筆硯間,輕笑道:“尚書令,事情已經做妥了。”
“嗯。”
陳暮舒了口氣,正待要隨口誇獎幾句,倏地又抬眉想了想,納悶道:“哪件事?”
“所有的事。”
“所有的事?”
“正是。”
荀彧掰著指頭數:“今年春收與夏耕、官府給予百姓的補貼、各地督郵巡視組的安排、下一批往北送的糧草,還有今年出海的船隻.......”
他每說一件,陳暮眉間就舒緩一分。
林林總總幾十餘件大小事,居然都安排妥當,隻能說,不愧是荀彧荀文若。
“好了好了。”
陳暮擺擺手,示意他停下來,說道:“去年出海的船隻到了哪裡?”
“尚書令請看。”
荀彧掏出一張船員繪的地圖來,他還是那麼喜歡叫尚書令。
陳暮接過地圖研究,看到如今青州的海船已經不再拘泥於朝鮮半島,而是開始往北探索,去歲就到了海參崴,今年的目標就是庫頁島。
眾所周知,人類的起源在非洲。非洲與歐亞大陸是相連在一起,所以智人的腳步遍布非洲和歐亞大陸並不奇怪,而北美大陸卻完完全全孤懸海外,有土著其實是件很意外的事情。
但了解之後就會知道,在智人生活的幾萬年前,俄羅斯和北美阿拉斯加其實是相連的,所以歐亞非的智人一路遷徙到了北美,成為了後來的印第安人就很合理了。
現在是東漢時期,氣候變化導致白令海峽不再冰封,想徒步走過去自然不現實。不過如今的人類也更新換代,擁有了船隻,穿越海洋不再是夢。
去太平洋肯定是作死,但隻要順著朝鮮半島一路北上,過海參崴,到庫頁島,再繞道千島海峽,終有一日能從白令海進入北美。
到時候玉米、辣椒、紅薯、土豆等等高產農作物將會傳入大漢,還有最重要的可以讓蒸汽機量產的橡膠。
人不能一直原地踏步,探索世界才是未來的趨勢。
哪怕現在青州還隻是偏安一隅,但派出一支船隊,總共數百上千人,全副武裝,在沿途皆是土著野人的世界,隻要不是西方羅馬帝國文明忽然也跑去美洲大陸,那一路上基本是無敵的存在。
所以這樣百利而無一害,且能夠對未來發展有幫助的事情,憑什麼不做?
即便這個過程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
但終有一日,當青州的船隻摸索出一條完美的航線,可以無數次地來返北美大陸的時候,或許也就是華夏人第二次在這個世界上發出呐喊,且讓全世界都為之顫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