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天下之論”,曆史上是周瑜提出來的戰略計劃。
他認為在赤壁之戰後,孫權集團可以吞並劉備集團,然後出兵巴蜀,占據四川,與曹操南北分治。
而魯肅提出的戰略則叫“榻上策”,他覺得應該先吞並劉表,再看天下形勢。
從時間上來講,魯肅的“榻上策”早於周瑜二分天下論,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才剛剛打完,他就對孫權說,應該先取劉表,再圖北方。
最關鍵的是,魯肅其實並不是個什麼忠厚仁義君子,不要被老羅塑造的老實形象給騙了,因為早在“榻上策”之時,他就勸孫權奪取荊州之後,就立即學劉邦稱帝,建立一番基業。
在當時最先稱帝的袁術才剛剛死掉,很多人以為曹操是個周文王要大興漢室,天下無數心向漢室之人紛紛為曹操效力的時候,也就隻有魯肅在勸孫權稱帝。
雖然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以此時的輿論環境以及江東就連張昭這等重臣都是投降派來看,絕大多數諸侯都沒有或者不敢有稱帝的想法。
即便是他們反抗曹操,也是打著複興漢室,說曹操是控製皇帝,操弄權術的奸臣這個由頭與當時的許都朝廷對抗。
比如孫策占據江東,說要進攻許都,便是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
在那個時間節點,也隻有魯肅完全沒有把漢室江山放在眼裡,勸說孫權稱帝,可見魯肅絕對是一個狠人,而非什麼老實人。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魯肅人品不行。
而是說魯肅絕不是演義中表現得那麼老實憨厚。
真正的魯肅不僅擁有不錯的戰略眼光,同時也是孫氏集團最大的擁護者。
曆史上若非魯肅周瑜等人堅定主戰的話,以當時江東聲投降派浩大的聲勢,孫權保不齊還真有可能會投降。
那為什麼曆史上提出“榻上策”的魯肅如今會與周瑜會一起提出二分天下論呢?
因為時局不同了。
曆史上魯肅提出“榻上策”的時候,曹操才剛剛打贏官渡之戰,袁紹雖敗,實力猶存,北方依舊處於難解難分之勢,二人誰才是勝利者,大家都不知道。
包括魯肅也隻是認為,要想消滅曹操不容易,還是先觀望北方的形勢再說。
所以當時魯肅給孫權的意見就是先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等到合適的機會除掉黃祖,然後攻滅劉表占據荊州,最後再稱帝建功立業。
但現在由於豫州是在孫家手裡,他們就幾乎直接與北方接壤。
如果能夠奪下揚州和荊州,則將擁有黃河以南除兗州青州徐州以外的所有地盤,實力會大幅度提升。而北方即便是分出勝負,也不過是得了幽州冀州青州之地。
兩方中間還夾了個曹操,在北方勢力更強的情況下,曹操不會傻到與孫家為敵。
因此孫家如果真的能夠在這數年之內平定袁術和劉表,則趁著曹操的地盤為中間的緩衝區的時候,西進川蜀奪得四川,則與北方霸主共分天下!
這裡有個很明顯的差彆就在於,曆史上沒有曹操在中間作為緩衝區。
有些類似於後來的北宋——遼——金,亦或者南宋——金——蒙這種關係,兩大帝國之間,都有個第三方的存在。
正因為曆史上沒有這個第三方,魯肅和周瑜那時就認為,隻要北方分出勝負,敵人就會立即南下,他們應該沒有什麼機會再圖謀川蜀。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僅僅隻是以“榻上策”為戰略,多次對劉表進攻,主要還是奪取荊州為主,等到赤壁之戰擊敗了曹操,才開始有了對川蜀有想法。
而如今有了曹操作為中間緩衝區,魯肅和周瑜就覺得,趁著現在如果可以把袁術和劉表擊敗,拿下揚州和荊州,那麼整個南方都會落入他們手裡。
到時候哪怕北方分出勝負,中間還有個勢力不大不小的曹操作為阻礙,南北就不會那麼快發生戰事,他們也就有充足的時間西進四川。
畢竟唇寒齒亡的道理,北宋和南宋不懂,不代表曹操不懂。大概率,那時曹操也隻能聯合他們對抗北方勢力。
這個策略,可謂是“榻上策”與“二分天下論”的結合體,趁著北方劉備和袁紹大打出手的時候,先破袁術,再取劉表,聯合曹操對抗北方,同時西取巴蜀,戰略眼光非常長遠。
然而聽到魯肅和周瑜的話,孫策卻一時猶豫,看著他們二人忍不住問道:“公瑾,子敬。我覺得......你們會不會想得太簡單了些?”
“哦?”
周瑜笑道:“伯符覺得有什麼問題嗎?”
孫策沉吟道:“攻打袁術沒什麼問題,他為當今朝廷奸逆,討伐他師出有名。可如果攻打劉表的話,恐沒有出兵理由,皆時恐為朝廷所不容。且劉表此人可不好對付,袁術與他交戰多年,寸土未得,多次大敗而歸,他占據荊州,有大江天險,想要攻破他,絕非易事。”
這就是現在很多諸侯麵臨的問題。
洛陽朝廷並不是被誰掌控在手裡,有獨立自主權。各路諸侯雖聽調不聽宣,儼然一方霸主。但表麵的尊重還是要有,每年都要向朝廷上供以表心意。不然的話,其它諸侯就有理由來攻打你。
包括周瑜魯肅為什麼認為曹操不敢來攻打他們?
就是因為孫堅是洛陽朝廷的鐵杆擁護者,一旦曹操攻打孫堅,那無疑就是去選擇袁紹陣營,到時候彆說現在朝廷冊封的徐州牧呂布有借口,就連劉表都可以來打他了。
所以孫家去攻打袁術天經地義,但去攻打劉表的話,至少劉表現在明麵上臣服於朝廷,他們一動手,無異於授人以柄,曹操也有理由來攻打他們。
聽到孫策的擔憂,周瑜讚同地點點頭道:“這個問題我與子敬也考慮過,攻打劉表確實不易。但如果是道義上的事情,倒也不必擔憂。等到我們擊敗袁術之後,北方戰事也差不多已定,若是袁紹獲勝,我們也無需再理會洛陽朝廷。若是劉備取勝,他到時篡位,洛陽朝廷亦一樣也再無權威。”
“關鍵還是劉表不易攻打。”
魯肅補了一句。
“是的。”
周瑜說道:“劉表確實不好對付,然事在人為,當今天下紛亂,唯有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方能鼎足,若我們不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則如何壯大自身?”
“嗯.......”
孫策默然點頭,陷入了沉思。
不管是現在還是曆史上,劉表都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先不談孫堅進攻江夏被黃祖暗箭射殺,以及孫策也討伐黃祖,最終並沒有成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