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_三國之謀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謀伐 > 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

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1 / 2)

內閣選拔上來的臣子確實都有獨到之處。

有些人擅長水利建設,有些人擅長民生治理,還有些人擅長戰術規劃,90智力以上的人才就有好幾位。

陳暮細心觀察,目前戰略級人才隻有董昭和毛玠,其餘人皆各有才能,非常不錯。

這些人畢竟都是後來魏蜀吳三國的重臣,能耐肯定是有的,像賈逵、陳登、杜畿、杜襲也都是才華橫溢之輩,擔任一地太守乃至於州牧都綽綽有餘。

會議商討了許多外交方案,陳暮命令人記錄在案,結束後會由內閣高層會議最後經過篩選,確定了方案是否可行之後,再進行實施。

內閣臣子們對於天下各路諸侯都有自己的見解,知道這是在天子麵前表現的機會,紛紛踴躍發言,獻出自己的計策。

其中就有人提出,等到公孫度覆滅之後,可以命令鮮於輔進攻公孫瓚,以達到驅狼吞虎的目的,這樣朝廷就不用廢一兵一卒奪取幽州。

這個提議讓劉備的臉色很不好看,因為他已經登基二十多天了,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封公文從遼西發來。

遼西到洛陽相距兩千多裡路,確實遙遠,可即便是再慢,二十多天也應該早就到了。

這意味著陳暮當初所言,現在都成了現實。

會議結束後,劉備招參議博士以上的內閣大臣們進入後殿再次議事。

而那些內閣臣子們便散朝離去,他們在洛陽待的時間也不會太久,朝廷會給他們分配各地官職任務,有些會分配到三公九卿門下,有些則會去地方為官。

內閣製度本質上其實是一個篩選官員途徑,包括二等參議博士以及三等諫議侍郎,朝廷將他們征召過來,讓他們短時間內進入內閣觀政,有些類似於後來科舉考試當中排名前幾的都會送入各部門學習是一個道理。

真正掌握實權的還是那幾名一等錄事尚書,隻是當前的內閣製度還不完善,比如一等錄事尚書雖然掌控國家政務權力,但他們的品秩不高,上升的途徑就是變成三公九卿,權力反而會縮減。

所以完善的內閣製度應該要在一等錄事尚書之上還要增添一個最高級職務,要麼由三公兼任,要麼就是從三公位置上去之後,就是這個最高位置,類似於丞相製或者群相製。

這樣一來,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官員升級構造。既從地方各低級官吏選拔之後,入內閣成為三等諫議侍郎,經過皇帝或者丞相的觀察,認為這些低級官吏有才能者,就放去地方當縣令縣丞等縣級官員,出類拔萃者再入內閣做二等參議博士。

等到這些二等參議博士通過了考驗,再去地方擔任太守,出色者再回中央擔任一等錄事尚書,然後再被委派到地方當州牧。州牧之上就是回中央當三公九卿,再優秀者,便可以成為丞相。

如果按照後世的官員等級比喻的話,低級官吏和三等諫議侍郎是科級,到地方當縣令縣丞就是處級,做了太守就是廳級,然後回中央做一等錄事尚書就是副省級,到了州牧這個級彆就是高官,九卿與州牧同級,也是高官,做到三公就是副國級,做到丞相就是高官。

這樣層層遞進,而且官員都必須經過內閣這道坎,由皇帝和丞相親自選拔,如此就大大增加了皇權和中央集權。

隻是這麼做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丞相的權力會非常大,相權和皇權就再次形成了對抗。如果丞相有才能且品德好,那自然就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丞相品德不好,就會發生架空皇權,出現霍光、王莽、梁冀、曹操這樣的事情。

所以還是那句話,沒有完美的製度,隻有適應時代的製度。

劉備召集眾人進殿後坐下,這裡沒有外人,也就不用一口一個朕,環視四周,對陳暮輕聲說道:“四弟,伯圭的事情.......”

陳暮苦笑道:“我之前就跟大哥說過。”

劉備握緊了拳頭,片刻後又鬆開,歎息道:“沒想到連伯圭也.....我是宗室,又認桓帝為父,過繼到了章帝之後,且還是先帝傳位於我,我的大位合乎法製,他怎麼能......”

“伯圭兄,或許是他心中難堪吧。大哥也知道,他是一個好麵子的人,看到大哥做了皇帝,心裡不是滋味也很正常,不一定是因為有野心。”

陳暮幫劉備做了一點心理安慰。

他知道,如果不做這點心理安慰,這件事說不好就會成為一個過不去的坎。

因為劉備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他跟公孫瓚的感情不比三兄弟差多少,本就是幼年發小,情同手足。現在公孫瓚卻沒有承認自己這個皇帝,難免心中失落又憤怒。

失落的原因在於他沒有想到公孫瓚會這樣,憤怒的原因是他不自覺地會以為公孫瓚跟那些諸侯一樣,也是因為心懷篡逆而對自己置之不理。

實際上劉備想得沒錯,公孫瓚確實有稱霸的野心。畢竟現在這天下,朝廷權威一落千丈,傻子都知道已經到了皇朝末年。

田豫小時候跟過劉備,被陳暮吸納進了軍情司,早就知道公孫瓚是什麼心思,隨著他的實力壯大,野心自然也在一步一步膨脹,之前就想和劉備一起瓜分冀州,被陳暮用計逼了出去而已。

所以如果劉備知道情況的話,以他對公孫瓚多年的感情,心裡肯定會很難過。因此陳暮自然要幫著遮掩一下,不讓劉備知道真相,也算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吧。

劉備聽了之後,心情果然好了一些,沉吟許久,目光看向荀彧荀攸,試探問道:“文若、公達,我欲親征幽州,你們覺得如何?”

親征幽州?

荀彧一時猶豫,目光不自覺看向陳暮。

這件事情不是不行,劉備本身就是馬上皇帝,素來能征善戰,親自帶兵出去打仗又不是一次兩次,禦駕出征,並不是什麼大事。

關鍵在於,為什麼關中和幽州在陳暮的計劃當中,隻派關羽張飛張遼高順這些人去?

是因為目前朝廷真正的大敵並非在北方或者關中。

北方烏桓鮮卑一片散沙,戰鬥力根本不能與中原大軍相比。關中也是如此,一群烏合之眾,並沒有什麼太大阻礙。

他們真正的敵人是在河南以及荊州等地,曹操雖然受限於地理位置,發展不太好,但他的軍事能力還是很強。孫堅亦是一員猛將,麾下將領能征善戰,且各自有五六萬精銳之士,不能小覷。

而荊州的劉表已經安穩多年,從董卓之亂後,荊州就已經沒有打過仗,人口和經濟以及農業都得到了充實,根據《三國誌·劉表傳》以及《後漢書》記載,“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可知,劉表總兵力不下於十萬。

這樣整個南方地區,各路諸侯的總兵力就達到二十萬以上。而且還隻是算了劉表孫堅曹操,揚州還沒有算進去,如果揚州讓孫堅曹操劉表當中任何一個吞並,又能擴軍數萬,充實南方各路諸侯的總體實力。

所以現在朝廷的重心看似是放在關中和幽州,但實際上關中和幽州隻是疥癬之患,真正厲害的角色都在南方。一旦孫曹劉聯合在一起,對於劉備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因此劉備陳暮必須坐鎮洛陽,一來他們將大部分兵力都屯兵於潁川、河南、魏郡、濟南、東海國等郡國,監視著河南各路諸侯,方便中央下達指令。

二來是洛陽離河南近,河南曹操孫堅等諸侯有個風吹草動他們都知道,一旦他們開展聯盟,可以隨時進行破壞或者處置。

也就是說,他們之所以留在洛陽的原因,是因為要在中央做決策,好對隨時出現的情況做出反應。

現在劉備去幽州親征的話,一旦遇到突發狀況,那麼誰來做決策?

河南離洛陽很近,可離幽州一千多裡路。

這耽誤的可是國家大事。

荀彧遲疑片刻,說道:“幽州隻是小患,不值得陛下前去。”

“可如果公孫瓚與我們起衝突了呢?”

劉備說道:“公孫伯圭能征善戰,若與我們為敵,並不是件好事。由我親自去的話,即便不能勸服於他,亦能將他打敗。”

“可是......”

荀彧無奈道:“可是如今朝廷的重心是放在關中和防備南方各路諸侯身上,冀州民生尚未恢複治理,軍隊整頓還未結束,若是南方諸侯稍有異動,陛下遠在幽州,如何能顧及洛陽?”

劉備轉頭看向陳暮道:“四弟,我欲把朝廷大事托付於你,你覺得如何?”

陳暮臉上就更加苦澀起來。

開玩笑,自己否決了丞相提議,以九卿之一少府的品秩,如何能總攬朝政大事?

沒了劉備這個皇帝壓著,光三公那邊他就命令不了。

不過好在他之前已經改製成功,把三公的職權全都換到了民生、建設、教育以及法製上去,並沒有涉及軍事和財政。


最新小说: 末世求生:小喪屍被毛茸茸團寵! 世界明星之王 規則怪談:我的妹妹不對勁 無限 考公後,我靠美食係統殺瘋 重生97,平平淡淡才是真 朱門辭:瑾王爺的仵作妃 神詭世界,我有特殊悟性 我在星際戰場撿天賦 山村野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