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跑了。
不過倒不是漫無目的地跑。
他知道,雖說自己爹來了,但不代表要束手就擒。
一路跑回前軍,跟周瑜說明情況。
周瑜大驚失色。
他也沒有想到,朝廷居然把孫堅派了過來。
“陳子歸這一招還真是絕了。”
得知此事,周瑜沉吟許久,忍不住歎服道:“劉玄德亦是當世人傑呀。”
捫心自問,換了他在那個位置,絕對沒有那麼大心胸讓孫堅出來,而且還是帶兵打仗的高級將領。
孫策忙問道:“公瑾,這可如何是好?父親來了,我可不敢與他在戰場上對敵。”
周瑜腦子飛速運轉,現在他終於知道陳暮的底牌了,臉色驟然大變:“糟了,恐怕韓當程普黃蓋祖茂四將軍,甚至連朱將軍都已經投降了。”
“父親來了,他們肯定會投降的。”
孫策被周瑜的話驚住,一時間曾經的江東小霸王方寸大亂,舉足失措道:“這可如何是好,完了完了,全都完了。”
周瑜見他如此驚懼難安,知道是孫堅帶給了他巨大的壓迫感,連忙勸說道:“伯符莫慌,事無絕對,此戰我們確實是失算了,但未嘗是死期已至。”
“公瑾,你說怎麼辦?”
孫策畢竟是有魄力的人,隻是驟然見到他爹一時驚住而慌了神,被周瑜勸說後也慢慢恢複冷靜。
周瑜沉思片刻,說道:“為今之計,隻有撤退,退往江東,先偏安一隅,再圖大計!”
“撤軍嗎?”
“嗯。”
“我知道了。”
孫策很清楚,朝廷派了他爹來,且他爹還真繼續打算忠於朝廷。
那麼這場仗就已經沒得打。
本身孫策也不是那種父慈子孝的人,不像呂布和馬超。
他之所以搞事,是篤定朝廷應該不會殺他爹。
畢竟孫堅這些年一直是效忠朝廷的。
當初討伐董卓,功勞和苦勞天下人都看在眼裡,基本上劉備是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周瑜和魯肅認為,劉備如果殺了孫堅,就必然應該知道會民望大跌。
以他好名聲講仁義籠民心的性子,斷然不會這麼做。
頂多就是囚禁。
可誰也沒有想到劉備居然如此大魄力。
你不是造反嗎?
你爹剛好忠誠。
那我把你爹派過來揍你。
這讓包括孫策周瑜在內,都萬分無語。
你就不怕我爹還是沒有戰勝親情,跑過來和我同流合汙的嗎?
但不管怎麼樣,以孫策對他爹的了解,孫堅剛直的性格,確實不會和他一起造反。
所以現在也沒辦法,麵對這種局勢,隻能選擇開溜。
一是總不可能真跟他爹打吧。
他偌大家業,麾下五六萬人馬,大半都是他爹當豫州牧的時候攢下的,老主公回來了,麾下將士們也不敢和他動刀動槍。
二是他確實已經輸了。
周瑜得知孫堅回來的瞬間就已經明白了陳暮的打算。
他是想拖住孫策的主力,然後讓孫堅去誘降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大老將,還有朱治也必然會選擇投降。
雖說四大老將資曆最老,是孫堅出江東討伐黃巾時期就加入。
但朱治也差不了多久。
孫堅在跟著張溫討伐了西涼韓遂之後,被朝廷任命為豫章太守,於豫章的時候招募的丹陽人朱治,前後也就差了三年左右時間。
所以包括朱治在內,這些人都是孫堅時代最老的老將,相比於聽他孫策還是聽他爹孫堅,肯定是選擇後者。
現在孫策的整個軍陣是處於崩潰階段,左右兩翼加上後軍全部被孫堅給拿下,中軍和前軍主力孤立無援,被朝廷主力包圍起來,從多打少變成了少打多,還有尊大神在,這仗也沒法打。
一聲撤退的命令下達,“叮叮當當”的鳴金聲音響起,原本苦苦支撐的江東軍終於卸下心神,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扭頭就跑。
天色還未完全變黑,整個戰場就已經徹底陷入了混亂當中。曠野上無數士兵丟下武器往南潛逃,亂軍中朝廷兵馬訓練有素,紛紛高呼投降免死。
一時間丟盔棄甲,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不計其數。
到了傍晚時分,陳暮率領後軍抵達戰場,大量火把點燃,朝廷大軍已經控製住了整個局麵。
包括程普韓當祖茂黃蓋朱治五將的麾下士兵,江東軍這次北上的四萬餘人馬,投降了大半,隻有約一萬餘人往南逃竄而去。
陳暮並沒有親自追趕,讓孫堅領一萬人南下咬著孫策的尾巴就行。
這一戰江東算是平定了。
因為孫堅南下,黃忠和太史慈的水師現在估計已經到了長江。
三人合力之下,孫策已經是無路可逃。
等著孫堅親自把孫策五花大綁送到老大哥麵前就是。
夜幕當中無數士兵來來回回穿梭,他們有些人去收繳叛軍的武器,有些人則前往前方村莊收攏他們的物資,還有些人則押著俘虜往自家營地而去。
過了約半刻鐘的時間,有士兵押著一名青年文士過來,向陳暮稟報道:“丞相,此人自稱是丞相弟子。”
陳暮目光看去,就看到一唇紅齒白,無比俊朗的青年正含笑看著他。
二人對視,陳暮也笑了起來。
“伯言,辛苦了。”
青年眼眶頓時紅了,仿佛滿肚的委屈在此時煙消雲散,拱手行禮更咽道:“議,見過師君。”
陸議並不是逃跑的時候被俘虜的,而是在江東軍大敗之後,他騎在馬背上,就留在原地等候。待朝廷士兵圍攏過來,將他給抓住。
相比於其餘軍隊的紀律,朝廷軍的紀律乃是嚴苛到了骨子裡。士兵內部有軍情司暗探,外部有監察督軍,有軍務部。
三方一起監管,一旦發現普通士卒擅殺俘虜,繳獲不交,燒殺搶掠軍紀敗壞者,當場格殺勿論以儆效尤。
所以朝廷兵馬的敵人隻要選擇丟下武器跪地投降,基本上是不可能死。
陸議自然也知道朝廷兵馬的紀律,所以就在原地等著,聽說他是丞相的學生,士兵們也沒有為難他,把他帶了過來。
上一次師徒見麵,還是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時陸議的從祖陸康被調往廬江,當時還在泰山書院的陸議不得不跟著從祖回了淮南,師徒隻能書信交流。
如今師徒相見,但仿佛早已經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兒時的記憶湧現上來,陸議看著師君慈愛的臉,感覺他的樣貌似乎沒有什麼太多的變化。
隻是......
眉宇間多了幾絲皺紋,鬢角也多了幾根白發.......
.......
.......
竹邑,由於甾丘離竹邑並不遠,當天擊敗孫策,第二天早上劉備就得到了消息。
朝廷軍中軍營寨,天子營帳內。
隨軍的諸多朝臣們齊聚,周圍諸葛亮徐庶龐統等低級佐吏負責文書工作。
董昭毛玠王朗賈詡等重臣簇擁在側,看著天子閱覽信件。
“哈哈哈哈。”
劉備放下陳暮寫的信,喜上眉梢道:“四弟和文台不負朕望呀,孫策已經大敗,狼狽逃回了江東,四弟已讓孫文台前去追擊,配合水軍,江東可定!”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董昭連忙說道:“孫策敗亡,造成的後果就是曹操張允孤立無援,我軍必然將他們全部剿滅。”
“不止。”
賈詡拱手說道:“陛下,除此之外,荊州也可定了。”
“不錯,揚州既平,水師便可沿大江逆流而上,咱們大軍順勢從南陽南下,兩麵夾攻,必讓劉表敗亡!”
“若是如此,天下豈不是除了益州以外,皆可以平定了?”
“益州也要不了多久了。”
群臣們議論紛紛。
諸葛亮徐庶和龐統三人則對視一眼,微微點頭。
這就是丞相常常說的連鎖反應。
聽到眾臣敘說,劉備就更加高興,正在此時,一旁的荀攸含笑道:“陛下,還有一條好消息。”
“哦?”
劉備詫異道:“什麼好消息。”
“張允部要滅亡了。”
荀攸淡淡說道。
“為何?”
劉備納悶道:“莫非他要投降於朕?”
荀攸微笑道:“陛下難道忘了,張允所部大部分士兵,皆是原長沙太守張羨的部隊,丞相當初算到了張羨敗亡,劉表必然吞並他部,因此在其中安插了不少司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