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張魯思索片刻,點點頭道:“那就這樣。”
雖然他也知道朝廷已經奪得了大半天下,隻剩下益州未平,他占據漢中必不可能抵擋得住朝廷的進攻。但投降也講究方法。
直接投降,敵人獲得的勝利太容易,那麼自己就很有可能不受到重視,從而在投降後撈不到太多功勳。
唯有先堅守一段時間,讓敵人感覺到困難。此時再投降,方才有可能受到朝廷的重視。
曆史上張魯就是這麼做的,因為曹操進攻漢中,張魯懼怕而想投降。
閻圃勸他先抵抗,等失敗之後再去巴中依附杜濩,樸胡,鼓動二人一起歸順曹操,張魯欣然答應,在陽平關失守之後,就去了巴中聯合杜濩,樸胡一起投降。
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曹操果然很快接受了他們,並且都給予了高官厚祿。
所以從自身利益考慮的話,張魯想投降是一回事情,但投降也得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正如劉表賣了劉璋是一個道理。
受到朝廷威懾的除了張魯之外,還有劉璋。
出川作戰的士兵幾乎全軍覆沒,益州震動,朝廷大軍屯兵魚複,威逼巴郡,也就是後世的重慶市,劉璋驚恐不安。
在諸多大臣的勸說下,劉璋連忙向劉備上表,自削大漢皇帝,願意與劉備重結於好。
劉備很快給予了回信。
說如果劉璋願意來洛陽投降的話,就封他為王,畢竟都是劉姓宗室,也不違反白馬之盟。
若是繼續負隅頑抗,則天威降臨,死期將至。
劉璋隻是不想和劉備打仗,可不是想去洛陽負荊請罪,所以麵對劉備的勸降書,他選擇了拖延戰術,沒有第一時間回複。
一直等了三個多月,到章武五年八月份,劉備等得不耐煩,他才上表說希望能給他一點時間考慮考慮。
劉備當然知道他在拖延時間,不過陳暮勸他不急,取了漢中,急的就該是劉璋而不是朝廷了。
所以劉備也乾脆就晾著劉璋,不搭理他,對關羽下令讓他準備對漢中動手。
於是在章武五年八月,準備了兩年的關羽正式開啟漢中之戰。
九月初,大軍過了散關,順著嘉臨江兩岸的陳倉道一路南下,沿途不停留,直奔陽平關而去。
陽平關是漢中門戶,位於後世的勉縣西北,整個陳倉道的險峻地方較少,其實都算是比較好走,曆史上曹操就是從武都以及陳倉直取漢中。
沿途張魯沒辦法防守,因為祁山道、陳倉道以及褒斜道是連通在一起的。
祁山道和陳倉道在後世的徽縣與鳳縣之間有道路相連,而陳倉道和褒斜道也是在後世的鳳縣往東南,可以到褒斜道的武關驛鎮一帶。
所以陳倉道與褒斜道南下可取褒城,祁山道則可取勉縣,如此漢中的西大門和北大門都有被進攻的危險。
張魯的兵力本來就不多,麵對關羽浩浩蕩蕩七八萬大軍,根本沒有能力做沿途防禦。因此他采取的戰術是收縮兵力,主力讓自己的弟弟張衛駐守陽平關,讓張任駐守褒城。
關中到漢中的道路很長,後勤壓力還是比較大。好在現在朝廷寬裕,不像曆史上曹操那麼缺糧,關中的高產農作物推廣也已經有兩年,產量頗為豐富。
軍中士兵們雖然吃紅薯乾、玉米餅、醃菜、醬菜之類的東西都快吃膩了,但總比餓著肚子打仗要強,後勤總歸是能夠得到保障。
陽平關易守難攻,關羽主力部隊抵達陽平關外,又遣大將楊奉、胡才等人從陳倉道南下進攻褒中,兩路並進。
而這還隻是明麵上的,暗中又遣數千人,從儻駱道以及子午道每人攜帶大量乾糧,利用獨輪車運送糧草,乃為奇兵,艱難進攻漢中。
這也算是如今朝廷實力強大的一種體現。
兵力多而後勤足。
且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漢中的軍情司細作回報,這兩條路的儘頭,成固縣以及定遠城一帶守軍極少。
如果這兩路人馬能夠克服沿途道路的問題,很大概率能兵臨漢中城下。
隻不過曆史上曹操能夠攻克陽平關運氣占了很大成分,關羽就沒那麼好運,隻能硬著頭皮進行強攻,將近一個月沒有進展。
一直到六月初,從儻駱道和子午穀進攻的部隊居然順利抵達漢中,攻陷了成固縣以及定遠城。
聞知漢中的東大門失守,敵人即將殺到南鄭城外,張魯嚇得倉皇逃竄,南逃至巴中,與當地的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聯合在了一起。
實際上儻駱道和子午穀都不好走,除了道路險峻狹窄以外,還經常因大雨而中斷道路,很難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
魏延搞什麼子午穀奇謀,成功幾率其實不大。
不說沿途道路,單說五千人孤軍深入,外無援軍,內無後勤,隻要長安城堅守一段時間,他必然全軍覆沒。
所以說子午穀奇謀屬於兵行險招。
以當時季漢的國力,再送五千人去長安城九死一生,顯然有些奢侈。
而關羽則不同。
如今大漢國力比曆史上的曹魏還要強盛。
子午穀奇謀對於季漢來說,是險象環生的一步死棋。
對關羽和沮授來說,卻是一招閒棋。
成功了最好。
就算失敗了,損失不少人馬,也不會傷筋動骨。
簡單來說,季漢時期的諸葛亮沒有本錢去試,一次豪賭,賭輸了就是萬劫不複,所以造成了他一生謹慎的性格。
而關羽和沮授本錢足,財大氣粗,賭一次失敗,還可以繼續賭,總有成功的時候。
隨著偏師順利進駐漢中,張衛大敗逃跑,關羽大軍進入南鄭。
到七月份,張魯與杜濩,樸胡等人投降朝廷。
一時間,益州震動!